更新时间:2018-10-11 11:47作者:李天扬老师
2.突出分类精准。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对全县贫困人口科学划分为“产业扶持户、移民搬迁户、教育资助户、医疗救助户、政策补偿户、社保兜底户”六种贫困户类型,做到分类指导、因户施策。
3.突出措施精准。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成果,针对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切实提高帮扶措施的精准度。
4.突出项目资金使用精准。坚持“基础先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项目,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实施项目,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实施全程监管。把扶贫资金安排与脱贫成效挂钩,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脱贫攻坚上。
5.突出派人包抓精准。认真总结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包联驻代”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贫困程度、脱贫难度调配包抓力量,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包户,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的“四定两不”帮扶包抓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6.突出脱贫精准。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量化考核,成熟一个摘帽一个,脱贫一户销号一户。重点考核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把精准扶贫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实施“六个一批”脱贫工程
1.实施扶持“三业”脱贫一批工程。对“十三五”建档立卡中有劳动力但无经营能力、缺资金的2.02万贫困人口,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途径推进“三业”发展,帮助其脱贫。?产业扶持。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补助。通过实施产业奖补、低收入农户产业扶持、合作社补助等项目,大力动员贫困户发展畜牧、蚕桑、黄花菜、中药材种植、茶园等产业建设,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实行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增加贫困户收入。围绕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路、产业水、产业电、产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利用我县秦巴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扶贫生态观光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开办特色产品加工、小商店、农家乐等二三产业,有效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支持创业。引导鼓励贫困家庭在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林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创业实现脱贫。依托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发展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吸纳贫困人员入驻创业,免费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场地供给、创业规划、创业培训、风险评估、一次性开业补贴等“一条龙”便利化服务。对贫困家庭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条件的,按规定优先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联营互助。对有经营意愿但经营能力弱的贫困人口,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辐射带动作用,吸收、帮助有劳动能力、愿意继续经营承包地但缺少经营方法的贫困人口,以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搭帮互助,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对吸收贫困户加入其经营组织体系的企业、合作社等,优先向上推荐申报扶持项目资金。④金融扶持。对有经营能力但缺少发展资金的贫困人口,按照我县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协调金融机构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小额贷款,以及通过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扶贫互助资金和创业无息贷款等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发展养殖、家庭农场、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时,县财政设立脱贫攻坚贷款担保基金,对需要创业和扩大经营规模的贫困人口,由各金融机构发放适度规模贷款,为贫困人口创业提供融资担保。⑤电商扶贫。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扶贫开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信息化扶贫示范村,优先发展镇级网店,在集镇开设电商服务点,为贫困户线上创业提供条件,鼓励贫困户和企业注册成立电商扶贫店,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⑥转移就业。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向中心城镇以及产业园区集聚,鼓励产业园区和境内建筑、纺织、商贸等企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帮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稳定增收。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对有劳动能力但无技术的贫困人口,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保证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就业技能脱贫。对在县内外自费参加培训的贫困家庭成员按政策规定直接给予个人培训费用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实施免费创业培训。鼓励企业开发爱心工作岗位,吸纳和安置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上岗工作,通过岗位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的路径和方法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