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2 13:44作者:才子老师
7.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快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明确划分省、市、县事权,落实各级政府农业农村投入的主体责任。转换投入方式,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围绕农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和“三农”重点工作,整合涉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效益。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下放审批权限,清理、整顿、规范涉农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各地“三农”发展自主权。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
8.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严格执行国家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新增惠农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和主产区倾斜,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
9.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健全“以钱养事”公益性服务机制,完善考核办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邮政系统更好服务“三农”。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创新为农服务机制。
10.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发展特色种养,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立体养殖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涵养、文化教育价值。加快培育农产品网络营销、休闲观光、社会服务等新业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拓宽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