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9 21:01作者:王新老师
还有一种情况是:报案后,立案困难,取证困难,民事赔偿不足,家长和小孩都遭受到心理创伤和煎熬,缺少相应的帮扶服务,还不如不说出来。不友善的舆论和不支持的制度系统导致人们不报案。
儿童遭受性侵后,应该如何应对?
龙迪:儿童遭受性侵,告诉家长,家长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如果是家庭内隐藏的性侵,邻居、社区工作人员或者医生一旦发现性侵事实,有强制举报的义务。
性侵举报后,公安机关应当积极介入立案调查。针对被性侵的儿童和家庭,应当有专业的干预服务介入为儿童和家长服务,跟进治疗。
针对儿童性侵的预防和治疗,你有何建议?
龙迪:前面的数据表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儿童被性侵的几率。在预防上,成年人应当承担预防的主要责任,成年人要做儿童的守护者,使儿童远离性侵伤害。一旦性侵发生,要有专业的干预服务介入,帮助儿童和家长治疗心理创伤,回归正常轨道。专业社工服务是我国目前非常缺失的,应当补上这一课。
关于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溺水和交通事故是两大祸患
根据你的长期调研,留守儿童面临哪些安全问题?
叶敬忠:调查发现,76.1%的留守儿童处于祖辈监护、亲戚监护或自我监护的状况,34%的父亲、母亲在儿童3岁之前就开始外出。由于管护不到位,留守低龄化加剧,加之乡村安全隐患众多,留守儿童因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等意外伤害而亡故的事件日益增多。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49.2%的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
哪类安全隐患是首当其冲的?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
叶敬忠:溺水和交通事故身亡是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的两大祸患。我在农村调研发现,农村的水塘旁边没有防护栏、警示牌,水塘边沿很窄,农村孩子喜欢戏水,没有大人在一旁看护,很危险。农村的道路狭窄,交通设施不完备,村庄与城市之间连接的岔道口没有警示牌,没有限速标识,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为了减少这两类安全隐患伤害,农村应当加强安全防范,消除道路、桥梁、河塘等安全隐患,如增加防护栏、警示牌、限速标识,设立暑期安全巡逻队等。家长和学校要给孩子灌输安全教育,家长外出时要做好家庭安排,确保监护人有足够精力保障儿童安全,加强村庄层面的儿童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你多次提出农村撤点并校不利于留守儿童安全保护。
叶敬忠: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农村小学从2000年的440284所减少到2013年的140328所,13年间减少了68.1%。村庄学校的上移,迫使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亲子分离的境地下,与监护人和村庄再次隔离,小孩从村庄到乡镇学校的路上,没有人看护,容易出现事故。
调查显示,安全事故在学校发生的概率极低,学校重视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儿童安全伤害。村庄没有小学后,孩子们缺少相应的玩乐活动中心,以往孩子们喜欢在村里的学校玩耍,比在水塘边等地玩耍安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