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加州高铁项目上,美国人走的仍是花别人的钱、过自己的日子的老路。而众所周知,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偿还能力、偿还方式将成为中国高铁海外竞标的暗礁。
风险二:运营收入存疑
在需要巨额投资的工程项目上,竞标方提供技术、施工甚至包括融资等一揽子的综合解决方案,确是惯例。以GE为例,该集团就不仅有交通运输公司,还有金融公司。而其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正是帮助GE竞标项目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当下,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全球重大基建项目的主要运营模式,至今至少有300年历史。数百年来,为了适应不同情况,BOT又衍生出诸多变形,例如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拥有经营)、BLT(Build-Lease-Operate,建设-租赁经营)和BT(Build一Transfer,即建设一移交)等。
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BOT项目投资通过市场调研确定未来的营收前景,发标方通过何种形式降低还款风险殊为重要。
举例说,威立雅、GE等国外水务处理巨头在国内承建自来水或污水处理厂,往往通过与项目所属地政府签订涨价协议的方式降低运营风险,即中标方投入技术和资金承建项目,发标方以多长时间内将水价或排污费提高某个百分比,中标方按比例不断回收资金并取得利润。
但美国国情与中国明显不同。其涨价听证会的参与方众多,涨价可能远较中国低得多。
美国铁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取得了快速发展,当时的营运里程约47万公里。但受飞机、高速公路的挤压,多年来,美国至少有20万公里的铁路常年陷入亏损境地。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也正是这一原因,美国政府无力投资进行铁路改造,进而导致美国公司在铁路、高铁等技术研发方面明显落后。
风险三:知识产权暗礁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崛起及全球输出,通过合资引进、继而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突破的中国高铁,其知识产权如何获得各国认可恐成为其扩张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事实上,南车与庞巴迪、北车与阿尔斯通均注册过合资公司。而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和专利数量往往对某个项目的竞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华为公司充分意识到了专利权的重要性。2010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09年度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显示,该组织2009年共收到国际专利申请15.59万件。其中,美国共申请4.58万件,占全球约三成份额,高居第一;中国以7946件居世界第五。
但让人纠结的是,中国专利申请中,华为公司一枝独秀,以1847项国际专利紧随松下,成为全球2009年度申请量亚军。但同时,华为一家公司国际专利量占中国2009年度申请量四分之一,再考虑到包括中兴通讯(25.57,0.32,1.27%)(000063.SZ),两者就占掉中国申请量的四成,这不能不让人担忧中国公司专利申请的集中度过高。且从另一侧面表明,中国通讯公司外其他行业公司国际专利权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