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7 11:32作者:王新老师
苏小和《任志强的逻辑》一文中提及,文革中期国家恢复了一些旧读物,任志强当时接触到苏联第四代、第五代作家的作品,如《你到底要什么》、《带星星的火车票》、《人与兽》等,这些作品反映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的一些变革,对国家制度提出了一些质疑。我们开始设想了一些中国到何处去,中国社会如何继续运行的思路,任志强说。后来蹲监狱的一年多时间,任志强将《法学概论》读得烂熟,一些法律条款从头到尾背了下来,养成了法学思考习惯。
任志强嗜读书,号称一天看六万字。他什么书都看,有时齐跃和任志强去打高尔夫,就顺手帮任拎一下球包,哇,好沉!打开一看是一堆书,至少有十几本。晚上睡觉有空他就看。另外,任志强在飞机上基本上不睡觉,都在看书。
既是国策顾问,又是商人,容易带来独立立场的模糊地带。我问任志强:你的发言和文章是否带有开发商的利益呢?任志强反问我:开发商为什么不能带有自己的利益?你的概念错了。我如果仅仅站在开发商的立场,是政府无法接受的。我更多是站在民众的利益上出发,政府才有可能接受,恰恰是不能在开发商的角度出发,才能解决社会问题。
他在商人与学者间摇摆。黄怒波说:我觉得,他做学者,可能比做商人的角色更清晰一点儿。因为做商人,得把公司做大。在这个方面,他比不上万科,或者后来的好多公司。当然他又是国企,这个身份就更怪。纯做学者,也没什么意思。任志强也是非常有个性、值得让人尊敬的一个人。我也不希望他改变,改变就不是任志强了。
现任上海市委书记、前建设部部长俞正声曾说:我怀疑他(任志强)能否在政策研究中放下企业家的嗜好,正如他能否在企业中放下他的学者情结一样?
潘石屹说,从任志强的的文章和观点看,他非常捍卫自由的市场经济。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还是相信政府,相信政策。所以他把大量精力都放在研究政策,呼吁政府救市上面。这一点实际上他跟我完全相反。中国过去的五年时间,宏观调控、政府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大。可我觉得这个市场的基本面,最强大的力量,还是市场的力量,是供求关系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所以你看任志强的文章和他的精力、关注点,大部分都在政策上。而我对政策的研究远没有他这么透,可我对市场,市场上面需要什么东西,下一步的供求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很了解),我更侧重于市场,发现市场的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曾发表《任志强的经济逻辑是断裂的》,该文认为,任志强的很多言论让人感到他是自由经济的盟友,他对政府管制的批评具有深度和洞见。不过,一旦触及对高房价的异议,任志强的经济逻辑便会自动分裂:他抨击宏观调控,但是遇到房价下跌,他又大声疾呼政府救市;他尖锐批判政府控制土地是造成高房价的祸首,又同时主张所有土地必须要先国有化之后被地方政府低价征收、然后拍卖才是合法的住宅土地,反对民间的集体性土地交易。
如果我们分析任志强的身份定位,可能就比较好理解这种断裂。也就是说,任志强非从纯学者身份,也非从纯商人身份发言,而是更多从这样一种身份发言:基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策顾问身份。主张市场经济,带有官方色彩,兼顾自身利益。
苏小和认为,受时代的局限,任志强的思想是零碎的,他将政治经济学一部分理解成官场上的。加上他又接触市场第一线,以及学习法学,他的思想很混乱,价值谱系不清晰。有些是相对冲突的。 苏小和还认为:他的缺陷比较明显,在某种意义上,他代表了中国人的缺陷。当然他的改进意识是比较强的,他是刚开始自我改进。好多中国人到了八十岁也是没改进,这就是中国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