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7 04:28作者:才子老师
我想,这和中国新一代的雷达有关,传统的机械扫描天线,有一部分机械占据了一部分空间,所以以前的飞机机首到座窗有很大的距离。而采用阵列天线责减少了机械部分,而处理计算机就可以靠后到其他地方了。而苏27和歼十B的光电雷达是一个显著特点,而歼二十没有发现。这个极有可能是在新一代计算机和总线下,舍弃了俄罗斯的光电雷达作为一个系统的做法,而把光探测设备和中央计算机教练,从而节省了空间与电能。更可以把光传感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还可以利用多点探测来形成传敢优势。这估计是中国人新的选择。
而雷达方面,中国从测距雷达到多谱勒脉冲雷达,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艰难的演进。而八六三工程开始,一种可以兼容多种模式的天线系统开始研究,并于二十一世纪初在海军舰上装上了这种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功能更强的天线。而到2007年,中国雷电院的一种多模式,多波段的相控阵雷达装在112厂的一架飞机上开始实验。而到现在基本已经成功。
综观以上问题,中国的机载雷达,达到F22初期水平不是问题。而俄罗斯方面,本来就在集成电路上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加上二十年来的经济原因,导致和印度合作的T50把中央计算机的研究仍给了印度。从这个事情中看出俄罗斯在现代条件下的电子工业的尴尬。
出色的航电,才是王道,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电已经达到世界比较先进的水平。所以歼二十的总体实力,应该比T50更好。
而发动机是一个短板。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进步明显比电子以及气动取得的成绩要小。通过观察歼二十的发动机可以认为现在仍然在使用俄罗斯的AL31发动机,这可以说是个耻辱。
而我们都希望新战机采用国产发动机,而现实和愿望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发动机研究上,一直来没有得到正确的领导和认识。其实,中国的发动机自主研究,是比较早的,可以早到1958年歼教一的研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到八十年代初,中国也只有苏联援助的发动机仿制品在应用,虽然自主研究从未段过。而发动机工业需要的基础中国一直还薄弱。
就连现在,中国在役的航发,除苏联发动机仿制而来的WP13,以西方某发动机为蓝本的WP14,以及以RR公司专利生产的WS9发动机外。真没有其它国产发动机了。
比如TH发动机,这个从核心机仿自CM56的发动机,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仍然有还多问题未彻底解决。虽然TH的初期投资有限,试验少外,和中国的工业基础有很大的关系。比如TH进入工程样机的1995年,因为长轴需要国外加工而等了一年多。而中国对这种双函道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经验不足,导致TH的成熟一直到2008年才得以初步的解决,而WS10的生产又因为质量问题导致今天仍然没有服役。
好在今年5月开始,军队以及中航集团对中航的所有发动机工业进行了整顿。年底的时候在北京总结,现在的情况是,纠正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TH发动机是这次整顿的重中之重。现在的结果是年底批量的TH发动机移交到112厂。而解决问题的TH将在明年的批次体现,但可以认为TH的问题基本解决,已经达到1984年AL31的水平。
而其实中国的发动机基础差是事实,但并不代表中国人无作为。就在当年完成对CM56的研究后,十一级推比的发动机马上就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在八六三的计划下,一1990年开始核新机的研究。到2005年,预工程样机开始试车。今年五月份,工程型号发动机WS15开始了试验。第一批次两台,第二批次十台的发动机将开始了中国新一代发动机的定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