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7 00:45作者:王华老师
前已略述,此段提出紧要处,凡所有相,皆含有性,佛相虽然如是,有情无情莫不如是。凡夫拜相不拜性,圣者礼性不礼相。凡夫身拜心不拜,圣者心拜身不拜,惟大智者,拜而无拜,无拜而拜,身心不二,性相一如。故以外在佛相,依之礼拜,而引内里佛性,我内里佛性成就,则我外在佛相必然具足,一切外相为内性之表彰,一切内性皆外相之含蕴,此凡夫依佛相礼拜,正是依此法修行;若修行人礼拜到佛相与自性打成一片,豁然相我一体,无二无别之时,自会妙处。那山河大地无非法身,翠竹黄花皆是般若;于此中立,拜与不拜,皆成戏论啦!
推荐阅读: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恒沙 佛能救济众生,这是诱导、启开众生自己来去恶向善,再自有漏善而至无漏善,也就是从不造三恶道的因为起点,继续努力则修人天福报,成为有漏善。再修菩萨道乃至于佛道,成为无漏善,即是彻底灭罪。
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是由于造作恶业所成,又叫做烦恼垢和罪垢。罪的完成必须有三个条件:有心犯罪、知道是犯罪、确已犯了罪。比如杀人,预谋杀人、知道是杀人而真的杀人,如缺其一,便不成为重罪或不成为犯罪,其中最主要的是意念。若未预谋杀人,也不知道是杀人,而人被杀了,不算犯杀人戒。比如心狂意乱,失去理智的人,虽杀人不犯杀人罪。 灭罪的意思,第一层次是远离罪恶的业因,第二层是不受罪的果报。所谓不受果报,也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已得解脱之人,虽受三界身,不以为苦,所以,等于没有果报;第二是罪业种子久久没有机会受报,就如植物的种子置于石头之上,曝于烈日之下,久了自然失去发芽的功能。
今谓只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佛法要妙,唯在乎诚。如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而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反浅近视之,而不肯修。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以故弃佛力而仗自力,自负为大通家,卒致只得其名,罕得其实。反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高登九莲,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沦莫出,岂不大可哀哉。此世间学佛者之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