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1 22:09作者:王华老师
对中国引发的钢材市场的行情低迷。其它国家的竞争企业也发出了抱怨的声音。
“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中国企业在这个时候还在增加产量”,韩国大型钢铁企业浦项制铁公司燃料室室长毫不掩饰的对此感到的不快。由于韩元升值,韩国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与日本企业的竞争加剧。而在通用品领域,由于中国企业的增产攻势,浦项也受到价格下跌的困扰。“被夹在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之间,有可能丧失竞争力”,韩国钢铁行业对这种“三明治现象”的担忧在加强。
与此同时,2013财年(截至2014年3月)出现2427亿日元最终亏损的世界第2大钢铁企业——日本新日铁住金也并非高枕无忧。在作为大本营的日本市场,新日铁住金借助日元贬值的东风,实现了汽车用钢板领域的增长,而(日本地震灾区等)重建需求也将支撑建筑和土木工程的钢铁需求。但是,如果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则是“中国的增产延缓了行情复苏的时间”。对这一状况,该公司社长进藤孝生也很苦恼。
中国企业的增产意愿仍然旺盛。据中国钢铁相关网站“中联钢网”统计,2014年中国将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虽然与2013年新增加的7000万吨相比减少了约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
也许不仅仅是钢铁
“或许会重蹈钢铁业的覆辙”,其它行业也开始对此担忧。平板玻璃是中国政府认定的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据中国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证券统计,中国全境已有290条平板玻璃生产线,今年预计还将新增42条。
平板玻璃也和钢材一样受供给过剩影响价格出现下滑。由于中国房地产行情萎靡不振,当前库存正快速膨胀。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通过出口来谋求生机。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平板玻璃的出口量为17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1.4%,出口额增至了1亿3165万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4倍。主要出口地为东南亚国家,隔热性能优良的高性能建筑玻璃似乎实现了出口增加。
对此,日本企业已坐卧不宁。日本平板玻璃厂商高管忧虑的表示“难免要在处于领先优势的市场展开竞争”。日本平板玻璃企业在泰国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在东南亚处于领先优势。然而,价格便宜10~20%左右的中国产平板玻璃已开始大举涌入该市场。
即使业绩恶化也要增产的背后
中国的产能过剩正在动摇全世界。为何中国企业一定要增产到导致业绩恶化的程度呢?
原因在于中国难以动摇的“增长神话”。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中国持续在地方城市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国有钢铁企业宝钢集团的总经理何文波认为到2018~2020年中国的钢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极少有减产的想法。
此外,地方政府官员的“GDP至上主义”根深蒂固。改革开放35年多以来,中国一贯最优先经济增长。通过出售土地使用权来吸引企业入驻,从而创造就业和税收。地方官员一直靠追求这种发展模式获得政绩。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郊外的民营钢铁企业“东方特钢”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东方特钢的土地和设备本归“铁本钢铁”所有。铁本钢铁就是因2004年取得了增产用的工业用地,激怒了时任总理温家宝的民营钢企。温家宝为此做出指示,要求严厉查处相关责任人。但是虽然铁本后来破产,但是其年产能达130万吨的生产设备却被保留了下来,于2009年被东方特钢接管。虽曾经遭到过时任总理的严厉批评,但事后这些设备还是被照常的运行着。过剩设备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希望丧失生产能力的地方保护主义,因为这些生产能力可以创造就业和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