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03:15作者:李天扬老师
抗战老兵: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团长,我给你敬礼了
杨根奎
他,曾经在四行仓库作为敢死队长,血战沙场;他,曾经在日本战俘营作为苦力,死里逃生;他,曾经在文革时期作为黑五类,受尽折磨;他,作为一代抗战老兵,至今生活贫困……
是否该为老兵当年紧握钢枪的手,换上一束康乃馨?
突然出现的壮士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七十多年后,杨养正一直被视为八百壮士的最后一位。
杨养正病逝前的12天,2010年12月4日,一位90岁的老人悄然来到建川博物馆。在淞沪会战的展厅里,他抢过讲解员的话锋:我当时就是守四行的。接着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时与日军肉搏的细节:我抓起一把手枪,腰杆上别4颗手榴弹,带了40多个人冲了出去。有个鬼子兵端着刺刀长枪朝我刺来,我头一偏,刺刀在左额头上挑开一道血口子,我甩枪把他给撂翻……
老人浓重的四川口音,让73年前那场著名战斗,重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老人自称杨根奎,90岁,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老兵。闻讯赶来的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为证实老人的身份,故意将谢晋元遇刺的地点说成在操场上,老人马上纠正:不是在操场上。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他找到谢晋元的雕像,摘下手套,脱帽,立正,敬礼:团长,部下杨根奎,第一营第二连第一排中尉排长。抗战(战斗)结束,退入英租界。我给您敬礼了。在蒋中正的雕像前,老人深深鞠躬之后,肃然立正:蒋委员长,部下杨根奎给您敬礼了……随后,他又给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的雕像依次敬礼。
在中国老兵手印广场,老人留下了右手的手印。他说,他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峥嵘岁月》,简直不敢相信真有纪念正面战场抗战的博物馆,于是让侄儿带他来这里。他掏出一个小木盒,推开盖子,里面是三枚铜质证章:抗战胜利章(编号6716),中训团军真蓉荣誉章军官证No.191和一枚上有24中队3909字样的证章。我要在淞沪会战的展厅里,把这三枚证章捐赠给建川博物馆。杨根奎说。
杨根奎,这位最后之后的八百壮士,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八百壮士
1921年3月,杨根奎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白果场(现白果镇)红庙村的一户三代铁匠的贫苦家庭。1936年农历正月三十在什邡参军。入伍前,名叫杨耀辉,入伍后改名杨根奎。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部队奉命开赴上海,部署于苏州河沿岸。10月26日,谢晋元副团长率领524团第一营接管四行仓库,掩护部队撤退。此时,杨根奎已升任第一营第二连第一排中尉排长。他清楚记得当年谢晋元的讲话:我们坚守四行仓库,死守四行仓库,是牵制日军,掩护撤退,四行是我们的坟墓!
将近800人的加强营,经淞沪会战的消耗,减员严重。杨根奎说,那时保卫四行仓库的总人数为397人。为迷惑日军,中国军队用524团代替第一营,对外号称八百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