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08 04:15作者:王新老师
3.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
后果: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制定采购验收标准
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
2.各部门各司其职
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大宗和新、特物资,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3.按规定处理异常情况、不合格物资和迟交货
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
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第八个环节:付款(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付款审核不严格
2.付款方式不恰当
3.付款金额控制不严
后果: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严审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
一是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
二是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
2.合理选择付款方式
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