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01 03:09作者:王新老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昔日村官在采访结束时对记者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到农村,并有所作为的!”这话虽很朴实,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在筹谋大规模大学生“村官”计划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大学生在自己决定加入大学生“村官”的时候也要问问自己准备好了吗,是否能应付今后工作中层出不穷的各种琐碎问题,这样才可能避免人才的浪费和流失。
原文地址:http://fanwen.wenku1.com/article/8440568.html
大学生“村官”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准备投身农村时,要记住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村官
“我觉得我现在跟我们村的村民没啥两样。”被村民亲切称为“葫芦妹”的胡一萍一脸憨厚。
胡一萍是北京农学院国贸系2006届毕业生,她是“土生土长”的城里孩子,她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京郊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担任起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初见胡一萍,瘦小但不乏干练稳重,实在是无法让人把她和“葫芦妹”这个称呼联系起来。
“没错,她就是我们村的村官‘葫芦妹’。”身边的老支书宋德富的话打消了《经济》记者的疑虑。
目前,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胡一萍们放弃了在城市就业机会,开始“上山下乡”。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知青。
我把青春献给你
2006年7月4日,胡一萍怀揣着“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和一份“支援新农村建设”的愿望和决心来到了只有百十来户人的西山沟村。
“起初也迷茫过,也担心村民不接纳我。”胡一萍坦言,但是聪明的她刚来不久就“攀上”了村支书宋德富为干姥爷,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红人。“当时觉得人生地不熟,攀个亲戚心里踏实,这也是一种打开工作局面的一条捷径吧。”她在给记者介绍这段经历时颇为得意。
胡一萍的“村官”生涯是从简单地适应农村生活开始的。
“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情,当然还要迅速记住村里人的名字,我嘴比较甜,也喜欢聊天,很快地就适应了新环境。”说起这个她一点也不谦虚。
现在,村里人都把她当成了自己人,今天这家大爷给她送来几棵菜,明天那家大妈叫她去尝贴饼子。
实际上,刚走出象牙塔就真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