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2 11:37作者:李一老师
残疾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市残联与市文广新局、市文联一起在杭州、 举办了“享受阳光”蔡乐群国画展。组队参加第四届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汇演,我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作品荣获金奖,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作品获得铜奖。在杭州市残疾人自强演讲比赛中,我市选手俞莉娜以感人的事迹夺得演讲比赛的优秀奖。同时,全市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残疾人的节日,因地制宜,主动组织开展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文艺演出、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残疾人文娱生活,共享了人生的愉悦。
国际残疾人日领导讲话稿2
首先感谢大家冒着严寒、牺牲周末一大早来到这里,这是因为大家都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火热的心是对残障人关爱的心,也是对人自身关爱的心。这正是我们今天,也是我们这次展览的主题——人的主题。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我们的主题与我们的全部展品所展示的理念就一个“人”字。我们此前做的、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到的和今后要继续做的都是跟“人”有关的事。
首先,我们从前面的展板上看到“国际残疾人日”的宗旨就是“人人享有尊严与正义”。接着,我们看到在“‘国际残疾人日’历届主题”中,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大写的“人”字。这些都提示我们: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人人都是在一个共同体中生存。
这就是我接着要讲的“人的共存”,所谓“人的共存”强调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我们都是残障人”,或者说“残障人就是我们”。如果以“我们”或者“我”为主语的话,“残障人”与“我们”或者“我”是可能相互代换的。因为就字面含义来讲,“残”是描述性用语,是人将一种现象用“残”字来附加,是一个人为的标签;“障”则是由于人们有意识的行为设置的,是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制造出来的。在耶鲁大学访学时,看到美国残障人法的发展历程让我有所感悟。法学家会问“残障人为什么会有障碍?”答案是残障人的“障碍”都是其他那些所谓的“健全人”设计和制造的。比如明德法学楼前的阶梯,对有腿部肢体障碍的人来说,上来是困难的或者根本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会有明德楼的阶梯呢?就因为那些没有肢体障碍的人设计并且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如果让有肢体障碍的残障人来设计和制造这座大楼的入口和通道,就不可能会出现今天大家看到的这种阶梯。或许你会说现在这样的阶梯才是更加合理更加方便的通道,那法学家就会问你另外一个问题,即“什么才是合理的?”他们自问自答地告诉你,以出行为例,我们有步行、有自行车、有轮滑、有滑板、有轮椅、有汽车,哪种出行方式才是合理的呢?所以,残障人的“障”是社会制造给他们的、人为的障碍。第二,就人的正常生理而言,人人都终将老去,而任何老人都是残障人,因为任何老人都需要护理,都爬不上楼梯、都数不清钱货、都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我们自己而做,都是在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而做,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