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3 08:38作者:王华老师
(二)培养会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首先,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教师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如:×××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也要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另外,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可以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长此以往,学生说的自信心就会逐步培养起来。其次,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么一个现象。当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没头没尾,词不达意,甚至有的还是答非所问。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还是从句式抓起。句式,就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只有按照一定的句式说话,人们才能在交往过程中交流思想,言辞达意。这种现象,低段学生更为多见。因此,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时候,要结合教材中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的画面,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教给学生说话的句式。简单的句式有以下几种,如:“谁是什么?谁做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做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复杂的句式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有„„有„„还有„„,先„„再„„然后„„最后„„等。教师要把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贯穿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养成先想后说,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