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31 13:54作者:才子老师
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2000年,国务院正式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2015年记者节将至,下面这篇庆祝记者节讲话稿范文,欢迎参考。
今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xx个记者节。
对记者和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平日里,人们关注新闻,这一天新闻关注记者。除了鲜花和掌声,最值得关注的当是:这一年新闻如何推动进步——这是全社会对新闻事业的期待,也是记者良知和媒体责任之所在。
在我国,记者和新闻媒体一直被形象地称作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沟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新时期,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更在不断提升,党和政府、人民群众都对新闻媒体和记者有着更新、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期盼着这一“耳目”更清澈——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地报道真相;期待这一“喉舌”发声更准确——能够真正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的心跳,捍卫良知,守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者和新闻媒体要欢庆,更要自省: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因此,在这样的日子里,重温和重申一些新闻传统和职业操守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会让记者“在路上”的步伐更加稳健。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这是新闻界的常识,更是新闻媒体的“底线”。所以有人感叹:“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可如今,当我们每天浏览新闻时,一些鱼目混珠的新闻总叫人“眼中生刺”:一些媒体的少数记者采访作风不扎实,不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资料;为了所谓的“抢时效”,而以电话采访、邮件采访了事,对所得事实也不进行科学严谨地核实、互证;为了吸引眼球和标新立异,甚至道听途说地以讹传讹、“合理想象”……
他们殊不知,只有真实才能动人心弦,离开了真实,新闻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
(二)我们时常劝慰别人“心里要阳光些”才能够收获幸福。
作为记者和新闻媒体可曾回顾自身:我们身上有多少阳光?我们每天带给社会多少正气和阳光?
普利策说: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这条大船的瞭望者,它要随时守望环境、提示险情。毫无疑问,这是记者的职责,也是新闻媒体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依据所在。但是,所要警惕的是,记者和新闻媒体不要因为时常触及社会的“阴暗角落”就忘却自己身后的大片阳光。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视“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服务受众为名,向读者贩卖血腥暴力和低级趣味。打开个别报纸的版面,满目尽是杀人放火、偷鸡摸狗、诲淫诲盗……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充斥低级趣味,竭尽“三俗”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