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01 11:32作者:李一老师
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不是终点,增强国家干部队伍的活力,建设高素质执政干部队伍,培养利黎民利社稷的“栋梁之才”才是终极目标。而基层,无疑是培木成林的沃土。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度过了7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住窑洞,睡土炕,吃玉米团子,打坝挑粪……在这里入党,在这里察民情、访民苦、体民意,在这里磨炼担当大任的能力。习近平曾写到:“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
根深才能树大,枝繁才能叶茂。“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下放基层,多压担子才能培育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
2009年3月30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时说道,“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而在此后的多个场合,对于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习近平更是数番强调“基层经历”。这既是源于习近平自身的宝贵经验,也是其基于新情况,对年轻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基层工作经验作为年轻干部选拔考核的重要一环,数次被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年轻干部选拔考核的《意见》中。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更是重点强调,加大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的力度。选派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重点工程、信访岗位任职或挂职。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从理念的提出到标准的强调再到制度的落实,近年来,破解干部选任难题正一步步落实到制度的基脚上。用制度的“规矩”,约束干部选拔的“方圆”。大浪淘沙,始见精华。
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西柏坡,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会议作出关于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增强纪律性,还强调要继续克服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