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书报告:何谓大师(4)
更新时间:2018-12-04 13:17作者:王新老师
总是拗不过这个社会的大潮。只有在这个大潮里面,你个人的作用才有可能显现出来。”对此我深以为然。
书里还有一个细节吸引了我的注意。蔡元培、梅贻琦等校长在招聘教师时,并不唯学历。傅斯年等人在外攻读多年,可谓学贯中西,但也不曾获个什么博士学位,这些人是纯粹的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而反观当今社会,“功利”已经成为几乎一切活动的目的。读大学,是为了找个能赚大钱的好工作;运动员拼了命地训练,只是为了换一块对得起谁的金牌;医生不再救死扶伤,而是为了提成乱开药物……很多东西都变了味。社会风气的浮躁,让很多人失去了专注做学问的耐心。当下极端功利的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阻碍了大师的产生。作为当下社会的一员,我觉得有必要深刻反省:我是否也在这功利的世界里变得浮躁不已呢?
记得在卞敏方的文章里见过这样一句话:“先觉者总是超前的,超前者总是孤独的,孤独者总是忧郁的,在忧郁中抉择,在期待中觅路前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大智者生命的基本造型。”
一句提示
文章两部分开合有度。
从张横渠“立心”“立命”谈起,揭示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与精神来源,这就把握了问题的根本。
文末上升到“一切大智者生命的基本造型”,结得好!
(张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