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9 11:02作者:三水老师
刘慈欣表示将来自己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但目前为止还会坚持自己现在的科幻创作理念,即写作这种技术型的“硬科幻”。
《三体》电影可能会限制科幻迷的想象力
《三体》电影最近已经杀青,进入后期制作的阶段,明年就能上映了。对于影像会不会限制读者想象力的问题,例如《三体》中没有对三体人有形象方面的描述,但电影中却一定要呈现三体人的形象。刘慈欣则认为影像的作用是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幻小说所描述的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东西,人们都没有见过,它们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把它们图像化之后就能把作者的想象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展示给读者;而另一方面对于阅读较多科幻小说、对于科幻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把科幻小说中的想象用图像固定下来可能会对他们开放式的想象产生限制。
《虫》MOOK的序言中,科幻作家罗金海说到“科幻中世纪”在中国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而刘慈欣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曾经一段时间对于科幻作品的误解造成的,所以科幻作品的写作和阅读在中国的起步较晚。
而在类型文学风生水起,纯文学却越来越小众的时代,科幻小说是否能够抓住机会尽早走出“中世纪”呢?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总体印象上奇幻作品的读者似乎要多于科幻作品的,刘慈欣认为这可能是人们印象中会觉得阅读科幻小说需要一定的门槛,而读奇幻小说则不需要。
或许《三体》电影的上映能为科幻小说带来更多的读者。
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