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6 10:56作者:三水老师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爱是无罪的,溺爱则是毒药;有的事错了可以重来,错位的爱则意味着毁灭。有的家庭因为这样的溺爱与错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事稼穑”、好逸恶劳。有的父母为孩子走关系、谋位子、贪财富,甚至不惜违纪违法,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此之爱,容易使孩子养成诸多不良品质,失去了独立成长、发展的能力,看似为孩子“计深远”,实则误其前程、断其生路。
周恩来不让子侄透露亲属关系,杨善洲不给子女安排工作,多少老一辈革命家把一生积蓄全部交了党费、不留给子女。今天的领导干部如何爱子女,他们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惟有树良好家风,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才能真正许子女一个美好的未来。
汇集了家族著述的家集,是家族文学传统最为直观的载体。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家集丛刊》,公布了几个以往很少为人所知的数字:宋及宋以前的家集,仅存世25种,且多为明清人编辑;元代自编及后代编辑的元人家集有15种;明代自编及清代编辑的明人家集有125种;清人自编及民国时期编辑的清人家集,总数达948种。尽管这只是初步的统计,但仍显示出有清一代家集编纂风气之盛。近百余年来,在中国社会经历大变革、大转型的同时,中国人“诗书继世”的家族传统似乎也正在逐渐淡去。
今年7月,词学家龙榆生于20世纪30年代主编的《词学季刊》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在为此举办的一次读者沙龙上,龙榆生之子、复旦大学化学系退休教授龙英才坦言,从中学到大学,自己一直在学校寄宿,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龙家的子女虽然在各自领域皆有所成就,但都没能继承父亲的文学事业,龙榆生著述的整理、研究工作只能交给专业学者。
在新近出版的遗稿《我们三代人》中,已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也屡屡提及,祖父汤霖、父亲汤用彤及自己皆以教授中国文化为业,而他的子孙却都移居海外。汤一介不禁感慨:“我们这一‘诗书之家’到我之后就不能再继续了。”
作为技艺的文学传统
何为“世家”?清人曾有过清晰的表述。余集说:“夫世家者,有以德世其家,有以业世其家,有以文学世其家,而穷达不与焉。”钱泰吉说:“所谓世家者,非徒以科第显达之为贵,而以士农工商各敬其业,各守其家法之为美。”在他们看来,世家无关功名地位,无关财富多寡,重在对家族传统的礼敬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