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在古汉语中极为普遍,加之用法灵活,说法不一,往往使人莫衷一是,给教学上带来不少麻烦。为了辨析它们在特定的语法关系中的语法意义,从语音关系上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是不无益处的。 文言虚字从造字法的角度看,多是一些假借字。如“余”的本义是.语之舒”,假借为第一人称“余”。“汝”的本义是水名,假借为第二人称“汝”。“其”的本义是竹箕,假借为第三人称“其”。它们都只是一些声音的标志,只是借声,与原义毫无关系。其次,从用字法的角度看,文言虚词有许多通假现象(不是通假字),如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古今通假、同源通假等等。但无论属于什么样的通假,都有一定的语音关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