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网 > 问答 > 正文

什么叫为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展开

发布时间: 2021-03-25 16:04

84231次浏览

1条回答

于平婉 二级教师 2021-03-25 16:24

为(w6i)动用法所表示的是这样一种动宾关系:宾语表示目 的、原因、受益者,即主体(主语)为了客体(宾语)而发生某一动 作。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关系,如:“打扫卫生”即为了卫生而 打扫,“忙考试”即为了应付考试而忙碌。为动关系的“为”是 为了、替、给之义,读去声。王力先生早提出了为(w6i)动 用法。 表示为动关系的动词,多半是动词本身,也有由形容词、名 词动化来的词。这种用法一般讲古汉语的书都没有介绍,因此不 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那么为人们所熟悉。我们不妨多举几个例 子。如: ①     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夫人将要为他打 开城门。) ②     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邴夏为齐侯驾 车……) ③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孟子•梁惠王 下》)(我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三人,但老百姓没有一个愿为他 们殉死。) ④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同上)(只要您推行 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亲近上级,愿为上级卖命了。) ⑤     禹劳天下。(《淮南子•汜论训》)(大禹为天下劳苦。) ⑥     字僮曰“善搏”……(《尹文子•大道下》)(为仆人取名 叫“善搏”……) ⑦     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从诸侯各国来的门客进献兵法著作,魏公子都为它们命名。) ⑧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同样是死,为建立国 家而死行吗?) ⑨     君子死知己。(陶潜《咏荆柯》)(有操守的人为了解自 己的人而死。) ⑩     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为我取名本来 合适。) ⑪孔安国序《尚书》。(王冰《内经•素问》序)(孔安国为 《尚书》写序言。) ⑫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已经为它们哭 了三天,便下决心要治疗它们。) 为(w6i)动用法所表示的是这样一种动宾关系:主语成为(充 当)充当宾语的什么。这是张世禄先生提出来的。如: ⑬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庄子•秋水》)(惠子做梁国 的相,庄子前去见他。) ⑭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韩 非子•五蠹》)(鲁哀公是一个下等诸侯,他朝南坐着充当国家 的君主,国内的百姓,没有谁敢不做他的臣民。) ⑮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古代 实行王道的人建立国家,做百姓的君主,把教与学摆在首位。) ⑯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Q (《史记•魏其武安列 传》)(现在,您做太子的老师, 太子被废黜却不能够劝阻皇上。) 名词的这种用法,与处动用法形成一个对比。如: ⑫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 ⑬孟尝君客我。(同上) 例⑫是为动用法,意思是“冯谖做孟尝君的门客”。例⑱是 处动用法,意思是“孟尝君把我(冯谖)做客人对待”。主语和宾 语恰好换了个位置。 数词也有为动用法。如: ⑲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孟子•公孙丑上》)(所 以,做的事只是古人的一半,收效一定是古人的两倍。) ⑳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 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孟子•万 章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纵横百里,国君的俸禄为卿的俸禄的 十倍,卿的俸禄为大夫俸禄的四倍,大夫为上士俸禄的二倍,上 士为中士的二倍,中士为下士的二倍,下士与任职的普通人俸 禄相同。) 为(w6i)动用法,有人认为是介词省略了介词“于”。张世 禄先生提出了几点理由反驳:第一,这类句子,很少有使用 “于”的。第二,补上“于”字,就语气不顺。如:“君民”讲 成“君于民”,就语气不顺。第三,加上“于”字,结构上扞格 难通。第四,古人注解已注意到这种特殊现象。如《汉书•黥 布传》:“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颜师古 作注说:“言其骁男为众军之冠。” 为(W6i)动用法,也是一样。不是所有表示为动意义的地方 都可补充出介词,即使偶尔能补也显得勉强。如:“夫人将启 之”就不能说成“夫人将启于之”。总之,所谓省略的说法决不 可滥用。如果滥用省略,使动、意动又何尝不可以说是省了介词 呢?如:意动句“不耻相师”便可说成“不耻于相师”,它的肯 定式正好是“耻于相师”,很少说“耻相师”。如果滥用省略, 大家所讲的名词直接作状语,也可以说是省略了。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