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网 > 问答 > 正文

怎样学习音韵学知识?

展开

发布时间: 2021-03-25 16:02

84857次浏览

1条回答

王香天 高级教师 2021-03-25 16:23

音韵学在旧时代被称为“绝学”、“天书”,现代仍有人对它有神秘感。主要原因在于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很多人缺少语音分析的素养;加上很多音韵著作写得深奥或玄虚,不易看懂。1980年叶圣陶先生对王力先生说:“你们所写的有关音韵学的书和文章都太深了,令人望而生畏。希望你写一本浅近的。”(见王力《音韵学初步序》)总之,学习音韵学要讲究方法和入门途径。 我认为最基本的工夫是首先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及有关的国际音标知识。比如说,“东”部和“帮”母这两个名词,用拼音注出来,“东”部大体相当〇ng,只取其后一部分以代表韵母;“帮”母相当b,只取其前一部分以代表声母。有了注音对照,便不抽象难懂了。即使比较难的术语,如五音、七音、等呼、对转、旁转之类,只要用现代语音知识加以阐述,由今及古,也是非常好懂的。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应包括熟悉一些方言材料。中国地广人多,方言丰富,是语音学的一个丰富宝库。每个人至少对自己的方言是了解的。如:入声调,北京人很难掌握,但很多方言区保留了入声调,粤方言还保留了入声韵;浊声母,在北方话中已经消失,但在老湘方言和吴方言中保存着。熟悉一两种方言,对学习古代音韵大有好处。 掌握现代语音知识之后,便可识别和拋弃古代音韵学中一些故弄玄虚、牵强附会的说法。如:清代著名音韵学家江永《音学辨微》论清浊说:“清浊本于阴阳,一说清为阳,浊为阴,天清而地浊也。”从现代语音学分析,清音便是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 声母,浊音便是声带颤动的声母。江永扯到阴阳、天地等哲学与自然现象上去,非常牵强,看了反而使人糊涂。元代刘鉴《切韵指南》更有很多混乱玄虚的说明,且看:“四斤四两属牙肝,心重十二两舌间。唇肾一斤零一两,三斤三两肺中编……”牙音即是舌根音,本易理解,他却扯到肝脏上去,又杜撰出四斤四两的重量;舌音、唇音也是一样。没有现代语 音知识的人,当然会视为畏途,不敢问津。 学习音韵知识要树立发展变化的观念。正如明末古音学家陈第所说的那样:“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毛诗古音考序》)没有这种变化观念,便对古音系统觉得不可理解,或者犯以今律古的错误。 学习古代音韵学从哪里入手呢?一般专门家都主张从中古音入手。因为中古时代留下了丰富的音韵学资料,上古时代却没有系统的音韵学著述。学习声调,中古的韵书明确记载了平上去入四声;学习韵母,中古的韵书明确记载了韵部;学习声母,中古创制了三十六字母。而且,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往往与中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熟悉了中古的韵部(《广韵》二百零六部,或诗韵一百零六部)和声母(三十六字母),便可向上追索上古语音系统,向下阐述近代和现代的语音变化,这叫作“上推古音,下推今音”。 学习音韵学要随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包括对普通话语言现象的理解,对方言现象的阐释,对古书中的通假、异读现象的说明,以及分析诗词的押韵、平仄等等。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学起来才不觉得空洞无用。如形声字中,排、悲、辈等字为什么以非字作声旁呢?都、堵、屠等字为什么以者字作声旁呢?这都牵涉到古音韵知识。反过来说它们又是学习古代音韵知识的活材料。 又如大家都熟悉这样一首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益《江南曲》)这个“儿”字为什么与“期”字押韵呢?从儿得声的很多字“麇、霓、猊、鲵、倪、睨”等为什么都读ni呢?音韵学将给你解决这些问题,而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又会提高你学习音韵的兴趣与自觉性。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