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3 10:44作者:才子老师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经常抱怨:从许多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孩子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青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看不到敏感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作文中没有个性和个体,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是文字游戏。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好多教育界的同仁们经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后总结阐述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是从教学角度展开)。除此之外,我觉得教师还得从改变对学生作文评语的写法入手。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等。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青少年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成长过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一般来说,作文能力的发展是四大方面,两个等级。四大方面是指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写作习惯和写作速度。两个等级指基础等级(基本要求)和发展等级(技巧和方法),其中每一项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我们的作文评价应该是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来展开的。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给文章注入生命,文章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指导学生在内容上求真,在章法上求善,在语言上求美。通过习作的联系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那究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评语更具有人文性呢?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外,更要使他们喜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