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07 16:51作者:才子老师
对于相关的备课资料,我们要有所选择。同时,对于备课的内容,更要求我们秉着认真谨慎的态度。比如说,备学生。我们对学生必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想时,也要时刻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不过分高估也不要把学生当幼儿园学生来手把手教。比如说,我在备《拣麦穗》中烟荷包的象征意义时,设想中,学生是难以答出最后一点“对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缅怀与追忆”。但在课堂生成时,我才惊讶地发现,我的一句不经意地引导语“童年时光总是美好的,可是,也像作者说的,终究会不见的”,其中学生们在讨论时顺理成章地就答出了预设中是难点的答案。那时我毫不吝啬称赞之词。另一个班还需要我再稍作引导。所以,备课其实也是一个预设的过程,预设与生成能否完美地实现一致就看备课能否有效地进行估计和预测。
备课工作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备教材。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备课过程就是不断地研读教材的过程。指导老师宁老师曾经说过,只有充分研读完教材你才能走上讲台。确实,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确定都需要我们对教材有着较为正确的定位和深刻的了解。何为正确定位?自己读透文章之后,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懂文章,如何较为到位的把握文章。何为“深刻”?即不仅能读出学生所能读出的意味,还得有所提升,自我认知的提升,再有效地引导学生,共同感悟提升的精华。特别是散文教学。比如说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和《拣麦穗》都是很经典的适合进行拓展的文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心备课的过程是我们新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积累的过程,而这同时也恰恰显示了我们教书育人的光辉之处。
精心准备之后就是师生一堂共同演绎的阶段了。即教学过程。目前为止,我总结了几点个人教学反思。
一是课堂问题设置。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析疑解惑的过程。问题设置宜精不宜多宜具体不宜抽象。我本人有个提问的习惯语,“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是不是”“对不对”等都是比较粗糙的问题,弊病在于太广太泛,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类问题可以具体化为“这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说呢”等等。同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足够“响亮“。即文雅又响亮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如何精心运用修辞手法时举了高考满分作文例子,“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中,巧妙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对于如此精美的句子很感兴趣,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