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5 00:10作者:王新老师
(四)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脱离实际举债搞建设,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还。有的只抓短期见效的“显绩”,对事关地区长远发展的“潜绩”不上心,缺乏久久为功的韧劲。有的沉溺于自我设计,热衷于“抓典型”、“做盆景”、“搞形象”,挖空心思换个新提法、喊个新口号,今天一个思路,明天一个规划,后天一个战略,把工作当作谋取功名升官的跳板。有的财政本来就很拮据,还动辄拿上亿资金搞形象工程,徒有虚名,没有实效,劳民伤财,群众也不认可。有的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领导下来调研只给看光鲜亮丽的,博取虚名、赢得“好感”。
(五)疏于管理、放纵下属。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和省纪委最近巡视6个市县的反馈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干部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有的还相当不错、口碑也好,但为什么会腐化堕落、锒铛入狱?有些地方、部门,包括我们通报过的国土、海洋渔业、医疗卫生等部门,包括教育、农垦等领域连续出现腐败案件,为什么?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不力,没有真正负起监管责任,党风廉政建设搞形式、走过场,对部下疏于管理,甚至放纵管理。有的为了哄着下属干,搞亲亲疏疏,靠哥们义气笼络干事,不管下属违不违纪、犯不犯法,甚至对违规违纪行为姑息包庇。有的怕丢选票,宁伤事业不得罪人,当好好先生。当然,也有的人自身不干净,管别人底气不足、腰杆不硬,也就乐得当老好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六)公私不分、滥用职权。有的把公车当成私车用,甚至开公车千里迢迢回老家探亲。有的私设“小金库”,把“公家钱”变成“自家钱”,或者变成小团体的钱,规避财务监督,想着法子用公款支付个人消费。有的借考察培训之机,违规组织干部职工出岛出境潇洒游玩。有的插手工程,操纵招投标,收受贿赂,输送利益。有的以人情代替原则,热衷于为关系户跑门路、打招呼,搞期权腐败。最近从琼海市到海口琼山区都暴露出同一个性质的问题,就是抓一个老板一片恐慌。为什么害怕?有的给老板办事,老板给他送钱,权钱交易,到头来让人家牵着鼻子走。有的侵占集体财产,虚报冒领、贪污挪用专项资金。有的公权私用,前门当官、后门开店。有的“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七)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有的经常一帮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酒桌上品头论足、说三道四。有的特别信奉“圈子文化”,热衷于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关系,提前套近乎,看看能接上谁的天线。有的把权力当作私产,搞选边站队,选拔使用干部不看德才看亲疏,不凭实干凭关系,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有的搞人身依附,不忠诚于党只忠诚于个人,不相信组织只相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