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6-19 07:16作者:王新老师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扣首”应为“叩首”;B项,“磷峋”应为“嶙峋”。C项,“泄漏”中的“漏”应读为“l?u”。)
2.B(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真诚:真实诚恳;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密密匝匝:形容很稠密的样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3.A(B项,搭配不当,应为“缩小……范围”。C项,语序不当,虽然放到放鞭炮前面。D项,结构混乱,“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偷换主语,应改为补出“它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或者“高空坠物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4.C(A项,《边城》是中篇小说;B项应为,《彷徨》;D项应为巴尔扎克)
5.D(“手帖……最初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错,选项曲解原文,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文中说的是“并没有一定具备……”,而不是“不具备”。)
6.A(B原文是“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选项前后关系不对。C“《张翰帖》作为书信”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张翰帖》不是书信。D强加因果。)
7.C(A如果没有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可能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还将推迟。但不能说“靠的就是”。B“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这一结论分析有误,第三段说的是“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并不是因为“《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这些名帖不再是书信”而导致“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D太绝对。)
8.C(用:因为)
9.D(于,从/对于;以,凭借/目的连词;为,被/替;与,介词,和)
10.A(B“出”指派任至外地,“入”指在朝任官。C“左迁”必是降职。D太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时,就叫做日昃。)
11.A
12.B(根据文意,“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的是作者方苞)
13.(1)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会”、“宴犒”、“约束坚明”、省略句“为营馆舍”各1分)
(2)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益”、“思”、“于”、“尽言”各1分)
14.(1)B 应是从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
(2)(4分)“归鸿声断”、“残云碧”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1分)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1分)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1分)表达作者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1分)
(3)①时在早春,西风还留有余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1分)
②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不欲看花,所以,这“旧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1分)
15.(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剑阁峥嵘而崔嵬(3)君子生非异也(4)赢得仓皇北顾(5)冰泉冷涩弦凝绝
16.D、E(D项“表达了作者想远离人群,对现代社会的否定”错。E“就是为了表现同类间要互相关爱,和谐共处。”不对,表现“孤独”使我欣赏到许多别人欣赏不到的东西。)
17.写和我同来的人正在室内享受温泉,享受热闹,写出了世人普遍的乐趣所在;(1分)和“我”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引出下文(1分)我的“孤独”让我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收获。(1分)
18.运用了排比、想象等手法,化静为动,让静态的雕刻有了活力,(写出一种即可给1分)体现了莲花、鹦鹉、葡萄、动物等的栩栩如生,精美绝伦。(1分)从而写出古代工匠的耐心(1分),反衬出现代人的粗制滥造,急功近利。(1分)
19.(4分)
(1)我与古树相比,从年龄上比它小太多。(1分)但古树葱绿茂密,而我却因生活紧张忙碌疲惫不堪。(1分)
(2)楠木像一把古琴一样,(1分)沐浴在大自然中,和自然融为一体,在风雨中发出悦耳的天籁。(1分)
20.[参考示例]①孤独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审视自己,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有机会直面和审视自己的;②孤独状态不是说地理上的偏居一隅,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里留有自己足够安静的时空。在信息爆炸性泛滥的现在,如果没有对“孤独”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即便躲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③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孤独”,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独来独往的,没有谁可以陪你走一辈子。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如有别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至少写出两点认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可给满分,不认同作者观点的不给分)
21.①“亲们”——“业主”(书面语体)②“敬谢不敏”——“深表歉意\遗憾”(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③ “不再发生”——“再次发生”④“只要”改为“只有”。
22.(1)漫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人物,画面上两个人在放风筝,还有一个孩子在看;(2分)第二部分是文字,漫画右上方写着“东风浩荡扶摇直上”。(2分)
(2)可以立意:①外在环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②成才要善于借助外在条件,③抓住机遇才能走向成功,乘势而为实现自我等。(2分)(只写出一种立意即可,写出其它立意合理即可)
23.(60分)
参考立意:从外在美与内在美双向立意为切合题意如(1)始于颜值,终于灵魂(2)被时间记住的人,颜值只是他们出色灵魂的装点。如果只从外在美或内在美单向立意,则为基本符合题意
参考2018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 E
①符合题意。②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符合文体要求。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一等
(20~17分) 二等
(16~12分) 三等
(11~7分) 四等
(6~0分) 总分 评卷人
内容(20分)
表达(20分)
特征(20分)
无标题、错别字、字数不足、标点错误 减分
参考译文:
雍正十三年秋天九月,皇帝处在父母丧事期间,刚刚过了十天,就从滇南重新起用杨公名时,士大夫们无论熟识的还是不熟识的,都惊喜万分,奔走相告。乾隆元年二月,杨公名时从云南来到朝廷,以礼部尚书的官职入宫教导皇子。皇上与各位王爷大臣商议国政之余,常常召杨公入宫觐见。这年秋天七月上旬杨公沾染末疾,一个月后就去世了。去世当天,前往吊唁的士友,以及在院子里相聚痛哭的国子生总共有几百人。大概杨公从幼童到年老,无论在乡野还是在朝廷,担任官职,安抚百姓,没有一句话一件事,不是出于真诚的内心,因此他感动人心,到了如此的地步。
康熙辛未年,李文贞主持礼部的科举考试,看见杨公文章十分诧异。等到进入翰林院,杨名时就朝夕跟从李文贞求教学习。他担任日讲官,做京城地区学政,都属于特别提拔,没有按照官阶和资历晋升。当初始圣祖仁皇帝担忧教育事务,荒废松驰,用九卿督导学政,从文贞开始,杨公名时接替他的职务,考评士子全部遵从文贞原先的制度,士子即使落选也没有怨言。他在陕西主持考试也是这样。癸巳年,皇上六十大寿,朝臣庆贺。皇上问:“翰林院里有杨名时没有? ”于是特别征召入京。
丁酉年夏天,外调任北直巡道,皇上说:“我想拿政事试试他的能力。”杨公名时到任后,大小事务一定亲自过问,无滞留的案件,没有隐瞒的真情,至今受到百姓思念,人们说:“百年以来没有人能与杨公相比啊。”已亥年,升任云南巡抚。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七年内,凡是军民遭受疾苦,大的上奏朝廷请求,小的变更法令规章,事情没有遗漏耽搁,恩情信义遍及蛮。
杨公本性平易近人,即使对待奴仆,也不会说话急躁,脸色严厉,而对于是非对错,却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心志坚定毫不动摇。世宗宪皇帝登上皇位,亲笔诏书褒奖。三年,升任兵部尚书,云贵总督。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杨公一生刚直的节操正义的事迹,美好的行为美善的言论,不能记述完。
我最初在李文贞公的住所见到杨公。我与文贞辨析探讨经书的意旨,常常从日昃直到夜里。杨公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不到该说的时候,始终沉默不说话。由此更加相信杨公做学问能够从内心约束自己,却没有机会请教他的学问。等到往年,我再次进入南书房,杨公后来也来到南书房。才知道杨公对于文贞讲授的学问,深信不疑,勉力实践,而对所有古代圣贤传授的人生道义的要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相互依存彼此阐发说明的义理,都能探索寻求发现其中的奥秘。唉!杨公的才用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忠诚显扬,人们没有非议,大概有原因啊!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扣首”应为“叩首”;B项,“磷峋”应为“嶙峋”。C项,“泄漏”中的“漏”应读为“l?u”。)
2.B(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真诚:真实诚恳;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密密匝匝:形容很稠密的样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3.A(B项,搭配不当,应为“缩小……范围”。C项,语序不当,虽然放到放鞭炮前面。D项,结构混乱,“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偷换主语,应改为补出“它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或者“高空坠物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4.C(A项,《边城》是中篇小说;B项应为,《彷徨》;D项应为巴尔扎克)
5.D(“手帖……最初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错,选项曲解原文,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文中说的是“并没有一定具备……”,而不是“不具备”。)
6.A(B原文是“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选项前后关系不对。C“《张翰帖》作为书信”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张翰帖》不是书信。D强加因果。)
7.C(A如果没有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可能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还将推迟。但不能说“靠的就是”。B“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这一结论分析有误,第三段说的是“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并不是因为“《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这些名帖不再是书信”而导致“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D太绝对。)
8.C(用:因为)
9.D(于,从/对于;以,凭借/目的连词;为,被/替;与,介词,和)
10.A(B“出”指派任至外地,“入”指在朝任官。C“左迁”必是降职。D太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时,就叫做日昃。)
11.A
12.B(根据文意,“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的是作者方苞)
13.(1)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会”、“宴犒”、“约束坚明”、省略句“为营馆舍”各1分)
(2)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益”、“思”、“于”、“尽言”各1分)
14.(1)B 应是从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
(2)(4分)“归鸿声断”、“残云碧”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1分)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1分)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1分)表达作者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1分)
(3)①时在早春,西风还留有余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1分)
②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不欲看花,所以,这“旧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1分)
15.(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剑阁峥嵘而崔嵬(3)君子生非异也(4)赢得仓皇北顾(5)冰泉冷涩弦凝绝
16.D、E(D项“表达了作者想远离人群,对现代社会的否定”错。E“就是为了表现同类间要互相关爱,和谐共处。”不对,表现“孤独”使我欣赏到许多别人欣赏不到的东西。)
17.写和我同来的人正在室内享受温泉,享受热闹,写出了世人普遍的乐趣所在;(1分)和“我”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引出下文(1分)我的“孤独”让我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收获。(1分)
18.运用了排比、想象等手法,化静为动,让静态的雕刻有了活力,(写出一种即可给1分)体现了莲花、鹦鹉、葡萄、动物等的栩栩如生,精美绝伦。(1分)从而写出古代工匠的耐心(1分),反衬出现代人的粗制滥造,急功近利。(1分)
19.(4分)
(1)我与古树相比,从年龄上比它小太多。(1分)但古树葱绿茂密,而我却因生活紧张忙碌疲惫不堪。(1分)
(2)楠木像一把古琴一样,(1分)沐浴在大自然中,和自然融为一体,在风雨中发出悦耳的天籁。(1分)
20.[参考示例]①孤独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审视自己,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有机会直面和审视自己的;②孤独状态不是说地理上的偏居一隅,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里留有自己足够安静的时空。在信息爆炸性泛滥的现在,如果没有对“孤独”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即便躲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③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孤独”,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独来独往的,没有谁可以陪你走一辈子。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如有别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至少写出两点认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可给满分,不认同作者观点的不给分)
21.①“亲们”——“业主”(书面语体)②“敬谢不敏”——“深表歉意\遗憾”(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③ “不再发生”——“再次发生”④“只要”改为“只有”。
22.(1)漫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人物,画面上两个人在放风筝,还有一个孩子在看;(2分)第二部分是文字,漫画右上方写着“东风浩荡扶摇直上”。(2分)
(2)可以立意:①外在环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②成才要善于借助外在条件,③抓住机遇才能走向成功,乘势而为实现自我等。(2分)(只写出一种立意即可,写出其它立意合理即可)
23.(60分)
参考立意:从外在美与内在美双向立意为切合题意如(1)始于颜值,终于灵魂(2)被时间记住的人,颜值只是他们出色灵魂的装点。如果只从外在美或内在美单向立意,则为基本符合题意
参考2018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 E
①符合题意。②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符合文体要求。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一等
(20~17分) 二等
(16~12分) 三等
(11~7分) 四等
(6~0分) 总分 评卷人
内容(20分)
表达(20分)
特征(20分)
无标题、错别字、字数不足、标点错误 减分
参考译文:
雍正十三年秋天九月,皇帝处在父母丧事期间,刚刚过了十天,就从滇南重新起用杨公名时,士大夫们无论熟识的还是不熟识的,都惊喜万分,奔走相告。乾隆元年二月,杨公名时从云南来到朝廷,以礼部尚书的官职入宫教导皇子。皇上与各位王爷大臣商议国政之余,常常召杨公入宫觐见。这年秋天七月上旬杨公沾染末疾,一个月后就去世了。去世当天,前往吊唁的士友,以及在院子里相聚痛哭的国子生总共有几百人。大概杨公从幼童到年老,无论在乡野还是在朝廷,担任官职,安抚百姓,没有一句话一件事,不是出于真诚的内心,因此他感动人心,到了如此的地步。
康熙辛未年,李文贞主持礼部的科举考试,看见杨公文章十分诧异。等到进入翰林院,杨名时就朝夕跟从李文贞求教学习。他担任日讲官,做京城地区学政,都属于特别提拔,没有按照官阶和资历晋升。当初始圣祖仁皇帝担忧教育事务,荒废松驰,用九卿督导学政,从文贞开始,杨公名时接替他的职务,考评士子全部遵从文贞原先的制度,士子即使落选也没有怨言。他在陕西主持考试也是这样。癸巳年,皇上六十大寿,朝臣庆贺。皇上问:“翰林院里有杨名时没有? ”于是特别征召入京。
丁酉年夏天,外调任北直巡道,皇上说:“我想拿政事试试他的能力。”杨公名时到任后,大小事务一定亲自过问,无滞留的案件,没有隐瞒的真情,至今受到百姓思念,人们说:“百年以来没有人能与杨公相比啊。”已亥年,升任云南巡抚。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七年内,凡是军民遭受疾苦,大的上奏朝廷请求,小的变更法令规章,事情没有遗漏耽搁,恩情信义遍及蛮。
杨公本性平易近人,即使对待奴仆,也不会说话急躁,脸色严厉,而对于是非对错,却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心志坚定毫不动摇。世宗宪皇帝登上皇位,亲笔诏书褒奖。三年,升任兵部尚书,云贵总督。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杨公一生刚直的节操正义的事迹,美好的行为美善的言论,不能记述完。
我最初在李文贞公的住所见到杨公。我与文贞辨析探讨经书的意旨,常常从日昃直到夜里。杨公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不到该说的时候,始终沉默不说话。由此更加相信杨公做学问能够从内心约束自己,却没有机会请教他的学问。等到往年,我再次进入南书房,杨公后来也来到南书房。才知道杨公对于文贞讲授的学问,深信不疑,勉力实践,而对所有古代圣贤传授的人生道义的要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相互依存彼此阐发说明的义理,都能探索寻求发现其中的奥秘。唉!杨公的才用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忠诚显扬,人们没有非议,大概有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