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7 09:45作者:李天扬老师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认知度,已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出现了系列教育固症,比如学生打老师,就是个教育畸胎。当前,校园暴戾之气日益高涨,有转型社会矛盾相对多发的原因,也有各种影视、网络游戏随处可见的暴力犯罪内容、广大青少年遭受暴力污染的因素。同时,现在的孩子“说不得、摸不得”,各种教育制度对老师的言行加以禁锢。虽然教师也必须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但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溺爱,所造成的社会负面问题,又得到了多少重视?可见,这些问题都是其中关键性的原因所在。
无论如何,这名老师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悲哀流逝了,足以让人扼腕不已。我们应该从“弑师”的事件中警醒,现在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提倡师生平等。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应该学习如何尊重老师。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现,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师生平等亦师亦友的和谐状况才会出现。古语云: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只有尊师重教,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许,老师和学生之间,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
反思:学生弑师是功利主义酿下的教育苦果
对于一个极端个案来讲,过度解读或许毫无意义。但是在雷某行凶的大环境下,我们无法忽视以下事实:该校是应试名校,学校特别高压,经常考试,按成绩名次排位置。在这样一个批量生产“应试产品”的学校,这位老师不过是充当了替罪羊,成了显性的施害者和受害者罢了。可反过来讲,雷某又何尝不是受害者?
警方还没破案,雷某的犯罪心理我们还无从知晓。但新闻中这样一个细节却令人深省:案发当天,雷某曾到该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办公室反映他和班主任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副校长只对雷某进行了简单的说服教育,并没有听取他内心的真实声音。退一步讲,如果该副校长能够抓住雷某找其反映的机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悲剧或许会在这里会得到遏止。只可惜仅有说服而没有倾听的对话,把这一深刻矛盾简单化处理了。
当教育功利化与高压化剥脱了一个学生的品性,而教育者又不能从明显的个案中寻得解救之方,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出事是偶然,出事才是必然。痛心之余,我们仍需反省: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塑造怎样的学生?而束缚在应试模式下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内心又该得到怎样的倾听?如果这些不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教育酿下的苦果,必定会以不同的面目施加在每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