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2 13:46作者:李天扬老师
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是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育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近几年,随着学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而社会需求较弱,加之相关体制等因素,出现了供需结构矛盾。为此政府曾多次下文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些对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和有效配置大学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并没有与市场有效的结合起来,存在缺位现象。正如我国西部地区的现状和垄断性行业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毕业生就业。大学毕业生是个人收益较高的群体,有着较高的收益期望,“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必然增加个人发展的机会成本,使得大学毕业生都向往经济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人才东南飞”。因此,急需人才的西部却“门前冷落车马稀”难以吸纳人才,而东部地区却是人满为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垄断性行业收益水平较高,故大学毕业生都期望进入垄断行业,由此产生了激烈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去西部、到基层创业观念的形成,由此,在垄断行业出现“挤占效应”或“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现象,极大地浪费了企业(单位)的资源,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安排来加以调节和干预。
目前我国学校主要分为教育部直属学校,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学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学校,按照现行高校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分级负责,相互调剂的办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职责明确、条块结合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各地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优惠。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满足本地毕业生的就业,减轻社会压力,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屏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诸如户口限制、地方垄断、本地生源优先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教育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混同的制度,不适应当前大学生市场化就业的需要。教育服务是高等教育产业的主要产品,在此,我们引入教育服务的生产和教育服务的供给。就业指导制度令人担忧。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就业指导老师认为学历证书不能有效反映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等“信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历证书制度注重对知识的教育,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教育。自主创业制度门槛过高。公共就业服务缺位。2、近年来城规专业就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