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8 22:06作者:王华老师
新的学年即将开始,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求职热也将上演,抱着大捆的求职书跑场成了时代风景,但机关枪似的扫射后到头来还是四处碰壁。为什么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呢?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大学以流水线作业大批量地生产人才:每个专业就是个大模具,把学生放进去熬上三年或四年,按模子制造,完全脱离了市场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造出来的学生都一样了,没有差异,每个人毕业出来就是一些证书。企业挑人一看学校的好坏,二看本本的数量:
你是北大的,名牌学校,要你了;你咋是XX专科学院,也太垃圾了吧!还敢来这里面试,也不看看挂着非重点院校勿来的招牌吗?这是学校的影响力使然。
你怎么只有毕业证没有英语四级证,这可不行;你叫什么名字,这么多证书,行行,明天就可以来上班了。这是证书的多少在作怪。
其实,这么多的本本能说明什么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了,能做一份某品牌的市场推广策划书吗?估计不能吧!因为课堂里没教这个;有了英语四级证,可以说几句像样的英语吗?没几个吧!说实在的本本是一个迷乱人眼的美丽谎言,而所谓的能力却被在模子里慢慢抹杀。
这是个同质化的时代,是一个缺乏差异的环境。商品如此,人亦如此,而中国又不缺这样的平常人。没了特点,你怎么与众不同,你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凸出自己。
为什么金子在那里都发光,因为它有这个能力,不需要包装,人们看一眼就心中有数了。求职者需要将自己的能力物化出来呈现给招聘方,而学校发的所谓本本却不能承载这一重任,你需要找到最能代表你能力的东西(这点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要穿营销三点式》一文中有详细阐述)。
因为仅仅拿文凭已经无法杀出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了。你想想,去求职,大家拿些学历证,招聘方就要以一二三本来划分三六九等,你是三本的学生,哪有竞争力。因此就要出位,要给自己加些砝码,要将自己的能力呈给招聘方。怎么呈呢
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职业资产用职业能力表现出来,再找一个招聘方能看得到的、摸得着的东西外化出来。
比如你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以后你就想做技术,为你的职业通过专业学习、实践总结积累了不少资产。怎么外化呢?通信不是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多得很,你要是能拿个将,这才说明你有能力。招聘方一看那个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还敢不要。不过那时,不是企业选你,而是你选它。能力更好的,你发明或设计个东西,拿个专利,有市场,VC就风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