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8 21:55作者:三水老师
(二)建立全程式、分阶段的教育模式
对于我国中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大一新生对职业规划及就业形势较陌生,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各有侧重,实施全程式的教育模式。
首先,对于新生应着重讲授其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让他们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未来的从事职业及职业需要,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其次,二、三年级重点开展职业规划的设计课程。通过理论讲解、职业测评、社会咨询等多种方式,协助学生完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的兴趣、专长及性格特征,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初步制定适合个人发展与人身理想的职业发展规划,并针对性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最后,针对毕业生,在讲解就业形势与就业大局的同时,着重进行求职技能的介绍。应具体教授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着装礼仪的具体求职常识。同时,应对学生就业行业和主要企业的情况进行介绍。最后,也应让所有同学掌握劳动法、企业法等知识。
(三)加强师资培训与理论研究
首先,要加强对相关教师的知识培训及实践。文化素质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毕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而且目前国内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老师多数是兼职或者半路出家,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
其次,在我国现阶段,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多数是从行政、党务、政工、学生工作等岗位调拨而来,比较注重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程序的管理,而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及掌握职业动态、预测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经验,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鉴于目前高校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匮乏、人员流动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各高校应积极投入,一方面培养专业的师资人才,设立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外聘业界专家,开展咨询、讲座,提升本校师生职业规划素质。
最后,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尚未体系化、深入化,而且在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而还需深入研究探讨,以指导高校相关教育工作。
(四)设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机构
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各高校可以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该机构集教学、科研、测评咨询、实习服务于一体,为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了解职业规划知识、体验真实职业环境、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提供辅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