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2 18:09作者:王华老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矛盾挑战和繁重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11331”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六年并进”捷报频传,“六城同创”成果丰硕,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保持了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运行总体稳健。主要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初步预测,地区生产总值约910亿元,同比增长9.1%左右。财政收入174.9亿元,增长10.9%;地方财政收入120.2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2.7亿元,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1140.1亿元,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亿元,增长13.1%。进出口总额16.9亿美元。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荣获2013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宁国再次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居全省首位。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30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三大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1.5%,提高2.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钢铁和铜加工产业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工业利润首次突破百亿,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5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分别提高0.2和1个百分点。
——多年期盼终于如愿。市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和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获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顺利通过“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复评并更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城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开关开检。市体育馆、图书馆、规划馆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宣城至黄山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合福铁路宣城段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水阳江开卡工程顺利完工。
——发展成果普惠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5000元,增长10%左右,增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1500元,增长11%左右。城南菜市场、向阳大道等一批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建成率均居全省前列。1013户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全面完成,“老字号”群体工龄补助发放到位。改扩建幼儿园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第1位。公共文化场馆等级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居全省第3位。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所。改造提升市区菜市场5个、公厕35座。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建成城区道路17条,完成道路“白改黑”5条。100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工业突破年活动。596个项目列入省工业投资导向计划。新开工、投产、达产重点项目300个以上。新增规模企业210户,净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0户,中鼎集团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进一步理顺市开发区体制机制,宣城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获省政府批复。中鼎动力铸造生产线、弘雷金属复合新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集瑞联合重工专用车、宣城海螺粉磨系统、司尔特硝基复合肥等项目开工建设。市工投公司正式运作。扎实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8%左右。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30个重点调度项目完成投资26.2亿元。7家企业入选“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3家企业被命名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4A级景区2个。“山水诗乡、多彩宣城休闲养生度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十大精品线路。旌德成为“中国宣砚之乡”。泾县、广德分别荣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城”称号。敬亭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始启动,敬亭诗径、双塔维修等项目开工建设,双广路、双塔湿地景区提升工程完工。成功举办首届敬亭山“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了促进健康养老服务、流通产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等政策意见。组织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试运行。广德成为全省唯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大润发超市、星隆国际广场投入运营。双桥物流园区“三横三纵”主干道和旅游商品博览城、联邦物流一期、亚夏汽车财富广场首批4S店建成。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入选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个,5个县电商发展指数跻身全省县域十强。绩溪入选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宁国获批全省首家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建设试点。“城市一卡通”工程启动实施。浦发银行宣城分行试营业。徽商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新设村镇银行2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新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220个,开展社区银行建设试点。广德成立全省首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粮食总产增长2.2%。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粮食60万吨。宣州区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4.8%。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获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161家。列入国家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4个。建成标准高效茶园1.2万亩。收购烟叶46万担。新增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77家、家庭农场982家;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6家、省级9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家。新增“三品”认证30个。绩溪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宁国通过国家级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评审。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推进项目提质提效。在建重点项目500个,完成投资620亿元,竣工项目221个;300个“调结构、转方式”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0亿元。列入省“861”项目382个,投资完成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谋划储备项目601个;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补助资金超8亿元。提升招商合作水平。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强化精准招商,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635亿元,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增长20%;引进项目产业契合度达50%。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新签项目55个。分别与南京、杭州签署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新塘羽绒产业园正式落户。加大项目保障力度。市国投15亿元、市开发区建投9亿元、宁国国投13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全市直接融资达45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大政银企合作,新增人民币贷款108.4亿元。为335家企业办理土地抵押融资169亿元。全市组卷报批土地2.5万亩,清理“三类”土地1.26万亩。市本级完成征地8400亩,收储国有土地8950亩,实现地票交易399亩,完成拆迁39万平方米。
(三)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引领,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2%,实际办理时限压缩18.6%。完成非行政许可清理和前置审批条件目录清单。在全省率先公布市级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政府权力事项精简50.2%。建立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涉企收费项目精简43%,年减轻企业负担3400余万元。完成市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邮政业和电信业“营改增”试点顺利完成。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宣州、广德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宁国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通过省评估验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新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深化与合工大等高校产学研合作,组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联盟研发基地落户我市。主导制定省地方标准11项,居全省第2位。新增著名商标30件、安徽名牌20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政策,实施新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推行企业注册“一表制”和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收费。新增民营企业4610家、个体工商户16394户,完成“个转企”1029户。与省工商联成功举办“商会合作共建皖江—宣城行”活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超过70%。
(四)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新编、续编和增编城市总规等各类规划79项。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市区续建和新建城市建设项目167个,完成投资152.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公共项目投资61.4亿元。合工大宣城校区二期工程13个房建单体交付使用。宛溪河综合整治二期及周边棚户区改造、国防动员训练基地、关庙水库等重点项目和泥河等4条河流截污工程加快推进。水阳江大道闭合段东桥工程进场施工。完成207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完成数字城管二期建设。出台《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意见》,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商品房销售突破百万平方米。加快交通建设会战。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6亿元,高速公路投资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新增高速公路76公里、一级公路55公里。完成国省道路面改善128公里,公路路况指标进入全省前四名。宣城、郎溪客运总站开工建设,宁国长途汽车站基本建成。芜申运河郎溪段及定埠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改善县乡公路路面12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2座。杭黄铁路绩溪段开工建设,皖赣铁路芜宣段扩能改造有序推进。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9亿元。郎溪中斗闸、双桥联圩城市规划区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城东联圩宛溪河治理一期工程完工。完成电网建设投资比上年翻一番。光纤入户项目快速推进,4G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六城同创”。文明市创建全面启动。市区集中整治“六乱”行动取得实效。宁国跻身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省级预评估。郎溪、泾县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新增国家生态乡镇17个。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2.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江河沿线环境专项治理、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和环保专项行动,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和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新建城市公园5个,新增绿化面积175万平方米;新造林18万亩,广德、绩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城镇和村庄92个。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编制完成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35个省级重点示范村通过验收,5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扎实推进。郎溪成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旌德实现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新增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星级以上示范点5个。“三线四边”、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整治,10条示范带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清洁工程扎实推进,75个乡镇、522个村实行垃圾处理市场化,63个乡镇、352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
(五)以民生优先为原则,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新增公交线路等13项市政府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1个百分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全市住房保障总户数达5.4万户。完成932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城市、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和10.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稳步提升。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成24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宣州、广德、宁国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高考本科达线率首次达60%。参加省运会获金牌数增加近30枚,位次前移四位。参加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积极推进“中国书法城”、“中华诗词之乡”争创工作,“书法教育进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绩溪手龙舞和郎溪跳五猖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村级文化广场建设通过文化部中期督查。郎溪、广德、宁国被列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5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示范村建设任务完成。基层医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工建设。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性别比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扶贫济困工作得到加强。宁国云梯畲族乡千秋文化园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获得国家表彰。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和红十字、慈善福利事业迈出新步伐。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烟草专卖等工作继续加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宁国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宣城、法治宣城建设,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称号。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覆盖到村。在全省率先开设交通事故救治“绿色通道”。实施市领导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工作延伸到乡镇,信访形势总体平稳。调整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六打六治”专项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实现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全覆盖。启动“全国双拥模范城”争创工作,优抚安置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继续优化政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突出问题142项,解决“老字号”等具体问题16项,建立完善相关制度35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市委“三十条规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聚力整治“四风”和“小四风”问题。整改清退农民负担违规资金1525.4万元。市本级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2.5万余平方米,整改工作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认真开展依法治市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市政府负责同志领衔办理市人代会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19件。评定第一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制定“四项制度”,完善规范土委会、规委会等制度。强化政务公开,出台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见,坚持开展“百姓问政”、在线访谈等政民互动活动,推进政务微博。强化勤政廉政。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公开市直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1.1%。建立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强化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深化民主考评和政风行风评议。理顺市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市区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平台。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政府建设资金审计力度,节约资金3.7亿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新挑战新困难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宣部队、武警和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宣城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迈进的征程中,既仍有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又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约束加剧的环境下,经济增长速度整体回落,特别是部分指标未能实现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不优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资源要素供求关系紧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政府债务压力增大;市本级不大不强、县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较突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少数公务员缺乏担当、能力不足,“四风”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