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4 21:09作者:李天扬老师
2015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引深转型综改区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转型综改“2285”年度行动计划,确保3年任务全面完成。继续抓好三项改革试点,抢抓先机加快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加大力度争取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商品衍生品交易试点早日落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好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工作,推进省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和履职待遇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共享机制,稳步推进股权多元化,探索国企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和组建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省直机关直属企业脱钩改革,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清理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创办、创新、税费、融资、审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继续推进“营改增”,完善煤炭资源税省市县三级共享格局,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大力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领域和民生支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完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推出第二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建设项目名单,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做大做强晋商银行、山西国投等地方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融资性担保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积极筹建山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人身保险公司。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企业上市,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优化金融生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交通企业及高速公路资产债务重组,逐步提高经营性高速公路比例,进一步规范交通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价格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启动不动产登记。
实施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低碳创新行动计划,以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为方向,实施好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煤炭绿色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现代煤化工、低碳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实施省级科技计划改革,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开放。加大创新成果产权保护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抓好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科技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推进首批27个项目入驻,再引进一批高端研发机构,积极争取科技创新城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
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扩大与相关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大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力度,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德国北威州、美国西弗州等友好省州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积极引进我省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作用,启动太原铁路口岸建设,促进大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推动设立运城航空临时口岸,探索在太原、大同、临汾建设“无水港”。办好能博会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农博会、文博会、书博会,积极参加国家级重大展会。
我们就是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加快走出资源型地区和内陆省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二)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投资,狠抓重点工程建设,扎实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和“百日百项”活动。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3万亿元,重点推进十大领域投资和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铁路投资393亿元,加快推进大张铁路、太焦城际铁路等15个国家铁路项目,阳泉北—大寨等4个地方铁路项目,晋中—太原轻轨等轨道交通项目以及24个运煤装车点建设;公路投资245亿元,新建续建高速公路680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300公里、农村公路1000公里;水利投资431亿元,抓好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及晋祠泉复流工程、引黄配套工程和百座小型水库建设,全力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外送电通道和电网建设投资125亿元,抓好蒙西—晋北—天津南、榆横—晋中—潍坊、晋北—江苏、盂县—河北4条外送电通道建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投资205亿元;煤层气项目投资187亿元;节能环保项目投资390亿元;科技创新城投资150亿元;新兴产业项目投资4790亿元;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投资2901亿元。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深入推进“山西品牌中华行”等促消费活动,促进养老家政、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鼓励信息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倡导节能环保等绿色消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物流配送、网络购物等现代流通方式,规范市场秩序,让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提升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和特色农产品出口,扩大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加大帮扶企业力度。落实好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相关政策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促进银企沟通对接,争取金融机构扩大对我省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支持商业银行做好贷款重组和接续工作,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加强帮扶、指导和服务。
(三)大力推动煤炭革命,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推动煤炭消费革命。坚持总量控制、节约优先,形成集约高效的能源消费方式,提高省内清洁煤炭消费比例。大力发展清洁燃煤发电、煤基能源深度转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推广燃煤锅炉和窑炉污染控制技术。全力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落实优惠政策,确保2017年底全面完成总体目标。
推动煤炭供给革命。加快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重点推动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晋北等煤化工基地。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推动煤炭管理革命。落实好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涉煤清费成果,做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工作。做好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涉及的企业职工转岗安置工作。建立现代化信息监管平台,强化安全生产、矿产资源等日常监管。推进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取消、调整、下放一批涉煤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对新设矿业权依法实行招拍挂,完善矿业权二级交易市场,探索建立矿业权转让超额收益调节机制。深化煤炭交易方式改革,完善现货交易,探索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期货交易。同时,大力推动煤炭科技革命,扩大煤炭领域的开放合作。
煤炭经济事关我省发展全局。我们要下决心走“革命兴煤”之路,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使煤炭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好非煤这篇大文章。
要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消化、转移、整合、淘汰等途径,有效化解钢铁、焦化、水泥、电解铝以及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鼓励煤电联营和签订长协合同,发展煤焦化、煤电材等循环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一体化、循环化发展。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要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优势互补、军工与民品融合发展,做强轨道交通装备、煤层气装备、煤机装备、电力装备、煤化工装备等优势产品。特别是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甲醇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充换电设施、加气站等配套建设,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力度。节能环保产业要着力发展煤层气发电、高效节能电机、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等装备制造,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新能源产业要积极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新材料产业要加快发展特钢、铝镁合金、钕铁硼、半导体照明等产业,提高深加工能力和附加值。食品医药产业要大力发展酒类、食醋、乳品、小杂粮、干鲜果蔬等特色产业;开发现代中药新药及天然药物,发展生物制药、新型药物制剂。
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落实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塑造山西旅游品牌,推进区域合作,打造精品线路,培育骨干企业,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旅游业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依托重大交通轴线布局现代物流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方物流,着力提升物流业对相关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积极培育新兴业态。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继续推进“宽带山西”和“三网”融合建设,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不断催生新兴业态。
(五)切实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创新农业补贴制度,再研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启动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0万亩,新增实灌面积180万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推进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积极发展现代种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标准化清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健全粮食收储体系。支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启动水权制度、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争取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加强金融支农服务,引导农业保险向特色农业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赋予县域更大发展自主权,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加快扶贫开发。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抓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大力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劳动力就业培训、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金融富民扶贫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确保5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再实现50万贫困人口脱贫。
(六)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改善50万农村人口和1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条件,新改造农村道路500公里,绿化村庄500个,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实施30万户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提质工程;加快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新建改建各类农村房屋21万户,解决64万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完成300个村的污水处理任务,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抓好2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扎实办好“五件实事”,再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8.5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300所,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启动实施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实施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环境提质四大工程,力争早日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水电气热、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全覆盖,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棚户区基本消除,城中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要加快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5万套、建成18万套。大力推进城市供水、燃气、供热管网和道路建设,完成3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00万平方米。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太原都市圈建设,聚合太原晋中同城化、山西科技创新城、山西高校新校区、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优势,推进道路、公交、通信、金融互联互通和产业一体化。积极推进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发展,抓好大同都市区、上党城镇群、临汾百里汾河经济带建设,支持阳泉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市县“多规合一”。探索破解资金、土地等难题,创新发展和管理机制,提高城镇产业、人口集聚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选择一批建制镇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稳妥推进区划调整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有序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对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既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责任。我们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治理沉陷区、改造棚户区,让人民群众早日告别危旧房、摆脱“脏乱差”,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巩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进山西晋剧艺术中心、少儿图书馆和古籍保护中心建设,抓好市县文化场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抓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艺院团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抓好《山西文华》丛书编纂工作,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保税区建设,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科技、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金融资本投向文化产业。
凝聚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山西精神,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的资政育人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做好扫黄打非和净化网络工作。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讲好山西故事,提高三晋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塑造山西改革发展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