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1 17:31作者:王华老师
裁军。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为实行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使军队能够适应现代局部战争要求,中央军委决定在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体制编制调整的基础上,实行军队全面改革。同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要求精简与改革体制编制、改革有关制度同步进行,并提出军队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根据这一总要求,这次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任务:一是压缩军队总员额,全军总人数减少100万;二是改革体制编制,同时还要改革和建立一些相关的制度。到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由423.8万人减到323.5万人。之后,又作了进一步的裁减,至1990年,全军总员额减到319.9万人,共裁减员额103.9万人,占裁减前总员额的24.5%,完成百万裁军的任务。
通过这一次百万大裁军,人民解放军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一是压缩了军队的规模,减少了数量,提高了质量。二是撤并、压缩了机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三是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四是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提高了工作效能。五是改进了部队的组织编成,全军经过撤销、合并、降级、改制,共减少团级以上单位5900多个,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六是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他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经过这一阶段的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兵员总员额从1975年前高峰时的600多万,减到1985年的300万。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与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