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8 11:03作者:王新老师
公车改革:温和治标不如痛定治本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取消副部级以下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这次自上而下的公车改革非常具体,不仅设定了时间表,还明确了详尽的操作方案和补贴标准。
新出炉的《意见》决心很大,取消副部级以下官员一般公务用车,要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公车改革,明年基本完成地方机关公车改革,在2-3年内全面完成公车改革工作。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中国喊了整整20年。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自此以后,漫长的公车改革拉锯战开始,各省市纷纷开始加入试点,然而半途而废有之,雷声大雨点小有之,偷梁换柱亦有之。公车就像一块痼疾,不碰则痒,一碰则痛。
2001年,山东省泰安市实行公务车统一管理,在市政中心办公的绝大部分机关单位除留有一部公车外,其余公车都要上交,部分单位留有执法检查的特殊车辆。公务人员如需用车,需要向市政中心的车管中心申请调度公务车。虽然泰安公车模式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了由于各机关分散管理产生的公车私用等弊端,然而有媒体质疑,各单位留有的一部公车很有可能成为了一把手的专用车。
与本次公车改革极为相似的,是10年前7月,山东省威海市开始在市级机关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改革后得到交通补贴最高的是正处级领导为每月2400元,最低的是科员、办事员及工勤人员为每月200元。改革淘汰的300余辆公车,则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所得全部交予威海市财政部门。官方测算,车改后,威海市级机关的公车费用支出将比车改前节约41%。此举被不少媒体视为中国第二代车改中的领军者,然而此后也有媒体披露有部分领导为节省车补而减少下基层的次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认为,威海的车改只针对正处级以下,并不触碰市级领导的既得利益,改下不改上,难以彻底改革。
相较上述城市的大刀阔斧,山东省级机关的公务用车改革则略显保守。2008年9月1日,山东省开始对公务车进行排号轮休,即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对不执行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根据当时公布的官方数据,山东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共9300余辆,规定实施后每天停开1800辆,节约用油20%。规定实施100天内,官方称违规车不到4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