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4 14:40作者:李一老师
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2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0个招生领域)。化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民俗学、应用经济学、文艺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生态学、电气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支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法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支持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温州市重点学科。举办5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4个省级重点(建设)和优势、特色(国际化)专业;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1部省级重点教材,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的观念,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科研协调发展。致力于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融合地方元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被确立为国家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创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两大特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十二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24项、国家级奖共427项、省级奖项1600余项。
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科研发展必须“顶天立地”的方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学校设有134个科研机构;建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浙江省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6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1个温州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拥有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5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和3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90项,省部级项目52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人、第3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