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8 13:00作者:王华老师
面试比重提升,黄金问题早准备
根据最新政策的动向可以判断,今年的自主招生面试部分成为关注焦点。
总体来看,自主招生中明显提高了对于面试的重视程度。不少原先不采取面试形式进行选拔的高校今年也设置了面试环节。上海财经大学首次采取面试选拔环节,并明确说明面试成绩将占50%。可以发现,自主招生考试中面试所占选拔总成绩比重不断提升。如同济大学的面试成绩从过去的40%提升到了60%(理科生含10%实验能力测试)。
不少高校还在探索新的面试形式,以配套自主招生整体方案即将出现的重大变化:复旦大学针对江浙沪以外地区推行的“望道训练营”就强调,在传统的笔试面试之间穿插考生大学学习生活的体验。训练营期间,加入为考生开设讲座并组织讨论等形式,能更综合地考查学生,也给予考生更多了解大学的机会;参与今年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计划”的考生,将经受传统的半结构化面试结合全新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等。
可见,面试变得额外值得重视。面试的准备,可以从高中个人经历和专业选择两个思路来谈。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中,从数量上说,关于个人经历类的问题几乎占半壁江山。结合学生在申请环节所提交的个人陈述材料,教授发问会源于考生曾经做过的事。所以,应该鼓励考生事无巨细地罗列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任何具有闪光性的素材,尽可能还原完整的过程细节和收获体会为标准,以此反映出一个符合一流大学学生该具备的素质。
“受街边氢气球小贩的设备启发,回家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制备氢气设备的实验过程”、“热爱音乐,以至于在高一暑假自己开淘宝店卖打口碟的"创业"过程”或者“热爱研究电器设备,从小到大在家拆过电子钟、收音机、电视机和电脑等等的"捣蛋史"……”这样的经历,常常会令面试官眼前一亮。
从重要性上说,大学想要就读什么专业这个问题则绝对是面试中的“黄金问题”。作为几乎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面试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好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整场面试的结果走向。
首先,谈专业选择应该更多从学生自身兴趣角度出发考虑而不是“冷热门”角度。其次,兴趣必须基于了解基础上才有意义,而这里的“了解”不能仅限于笼统的就业率、专业排名等信息,而更应该关注大学中该专业到底学什么、毕业到底做什么这样更为具体务实的问题。最后,最好是能出现“基于了解产生兴趣、基于兴趣又驱动进一步了解”这样的良性循环。能做到这一点,一定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优于绝大部分的其他考生。
【责任编辑:NO69324】
自主招生来了 笔试和面试将如何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