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8 12:20作者:李一老师
高校自主招生规模“瘦身” 考试科目精减
一再推迟的“北约”、“华约”和“卓越”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联考方案日前对外公布。中国人民大学没有出现在“华约”名单中。而此前,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在舆论对高招“黑幕”强烈的谴责和质疑声中,高校自主招生格外引人关注。
记者调查了解到,与以往各大高校争相展示学校特色不同,时下自主招生的话题成为一些高校的“雷区”,招办人士大多避而不谈。而饱受舆论诟病的“掐尖”大战却有升级之势,招生计划、笔试科目出现了一定程度“瘦身”。
中国人民大学暂缓自主招生一年;该校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业内人士普遍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认为“人大事件”将对未来高校招生改革产生影响。
面对“掐尖”和腐败的质疑,的自主招生在招生计划、考试科目等方面全面“瘦身”。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试点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计划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候选考生原则上不超过自主选拔录取计划数2倍。而此前,有的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计划从5%升至8%,一些省属院校甚至一度升至10%。
除了有高校“罕见”退出,自主招生的笔试科目也大大减少。广州市一中副校长李自可等多位校长分析,在三大联盟笔试科目中,外语、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开始淡出,初步体现了不超过两门的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一些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单项改革很难根除当前高考制度的弊端。今后,高考制度改革要坚持系统思维,在探索招考适度分离的基础上,全面统筹推进社会化考试、学生综合评价、高校多元录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从种种信号分析,高考改革即将从“单兵突进”进入“全面突围”的新阶段,这不仅要求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更需要各地勇于“趟地雷”,向既得利益群体开刀。
高校自主招生规模“瘦身” 考试科目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