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30 22:06作者:才子老师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元夕节”、“上元节”。《娄书纂要》:“正月十五日曰上元。”《东京梦华录》:“正月十五日元宵。”《梦梁录·卷一》:“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有很多民俗传承,亦为骚人墨客常咏叹。《杭州府志》记载:“元宵前后,五夜张灯,市衢、委巷悬额缀彩,皆以锦缎彩绣为之,如入万花谷中,终夕鼓吹不绝。乡村妇女于十五夜召厕姑,以卜一岁吉凶,并蚕田丰歉。”《嘉靖宁波府志》:“元宵,各坊乡之民集众祀里祠,设醮诵经祈福,境内名雨水会。”芜湖市《花街民谣》曰:“花街半里路,尽是篾匠铺,平时卖竹器,正月花灯出,晚上灯点亮,疑是天仙处。”苏轼《上元侍宴》诗云:“澹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呈现出帝王之家节日气氛恢宏尊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