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6 02:52作者:王华老师
第一,认为传统的经典企业管理理论无法解释全新的商业模式。的确,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等等这些新的商业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普及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形成的。但是,质疑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模式本身探讨的,更多是客户需求被引导和满足的方式不同,这些变化更多涉及的是盈利模式的区别,回到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层自身,依然需要解决组织自身的管理和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依然离不开驱动组织发展的管理框架和分析方法。
第二,企业管理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由此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不再发挥作用,如决策由慢转向快和更快;决策时由集权转向多中心;管理层级由多转向少:有战略的计划推进转向无战略的快速试错小步快跑等等。
其实,如果熟悉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就会知道这些问题从企业组织存在伊始就存在,一直伴随着组织的变迁,并不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独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蓬勃发展,世界企业管理理论也开始进入大爆发阶段。从科学管理到企业组织发现;从全面质量管理到组织流程的再造;从人力资源价值的发现到战略、企业文化的重视等。一如管理史专家克雷纳所讲: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也正是伴随着这些追问,企业管理理论才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并不断指导新的实践。
在这样的理论发展历程中,虽然企业的外在环境、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总有相当数量的人类管理智慧结晶传承了下来。它们历经时间的考验,愈发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不断滋养所有的企业实践者们去实现新的商业价值。之所以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总结和重温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也正因如此。作为本土中国企业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柳传志经历了迄今为止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从市场破冰期、双轨制再到市场经济的发育期和逐步走向成熟期;从贸易、规模制造到品牌制造和分销;从实业投资到产业投资、股权投资……柳传志几乎经历了中国企业所能经历的所有阶段、涉足了所能衍生的各种产业形态。
在这30年的一线操盘和实践磨砺中,柳传志培养出了对人性异乎寻常的洞察、对人和组织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这些理解扎根本土、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带有其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备很强的适用性。这些思考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总结,浓缩为以管理三要素为代表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方式为思考分析的框架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