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21 10:34作者:才子老师
念。教师不是仅仅照护幼儿的生活,而是参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共同生活,在此过程中理解儿童的生活需求和向往,把握幼儿的生活趣味,变审视儿童生活为体会和反思儿童与自己的生活。在与幼儿共同生活中,教师要充实幼儿的生活环境,扩展生活的范围,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共同生活意味着教师要感受幼儿的心灵,向幼儿学习,让幼儿成为课程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其实,《指南》里面也有许多生活的观念:第一,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和资源。生活中有许多生活的事物和资源可以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到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第二,要努力让幼儿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这是重要的学习。许多学习只有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的过程当中,才真正是有效的。第三,要利用生活中的机遇和条件。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机遇,如交往的机遇、操作的机遇等,需要我们去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第四,形成生活中的习惯和规则。幼儿园里的习惯和规则不是教师给予的,应该是跟幼儿共同商量决定的。
“我们提倡的幼稚园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际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在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在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在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我郑重地再说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象。”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认为,“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然而这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在今日以教材为中心的气氛中,我们特别提倡行为课程。”
我曾经在一所幼儿园里看到一片竹林,离竹林很远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竹笋。一位教师带了一队孩子正在参观。我就问:“竹林在那边,为什么这个地方有一棵竹笋?”接下来,他们围绕我的问题开展了探索活动,他们发现越是靠近竹林竹笋越多,越是远离竹林竹笋越少。他们把地挖开,挖开以后在地里就看到了竹根,发现原来在地底下有竹根不断地往前延伸,所以其他地方才会出现竹笋。这些发现是孩子们通过动手、观察和推理去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