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6 09:06作者:李一老师
杭州和睦幼儿园的王老师发现,除了不会系鞋带以外,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没有以前好——比如小班的部分孩子还需要喂饭;到了中班,通常要求孩子大、小便后自己擦,但现在有比较多的孩子做不到;中、大班时,要求孩子自己穿衣裤,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需要老师一对一、手把手教了一遍又一遍。
“在很多年轻家长的观念里,觉得像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不重要,认为这些小事孩子长大之后自然就会了。而且,他们也不希望幼儿园老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这些琐事上,而是多教孩子一些儿歌、故事、律动、绘画等,甚至多教一些字。”王老师无奈地说。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王老师发现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班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比别的孩子慢半拍。比如午睡起床,其他孩子都已经去吃点心或者游戏了,他们还要等老师一个个帮忙穿衣服;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反应力和活跃度普遍要比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好一些。”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欠缺生活技能这一课,除了不会系鞋带,还有很多的不会。
杭州九莲小学校长蒋晓举了几个例子。
开学初分橘子,一年级的有些孩子不会剥皮,等一个橘子剥好了,橘子的果肉烂糟糟的,根本没法吃了。
讲台上铅笔一大把,只要是没贴名字的都找不到主人。
有时看见衣服明明是某个孩子穿的,一运动脱了以后就不知道了,老师在讲台上大声询问,就是没反应,原来衣服是大人给穿上的。
吃饭时桌子上一塌糊涂,不要吃的直接丢在桌子上。
一放学,孩子还没离开队伍,这书包早被大人扛肩上了。
蒋校长说,她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家长也时常会说:“这种小事在家里一般都是我们给他弄好的。”她感慨道:“这样的事很小,但孩子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一件又一件小事的积累中能干起来的。”现在都是家长包办,孩子怎么有机会变得能干呢?
她认为,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不能人为地将孩子割裂开来进行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不能孤立地去强化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忽略或弱化了其他方面。“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