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0 22:50作者:李一老师
。科学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大型设备配置等,支持社会办医院扩大床位规模。同时,将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在医疗资源总体布局上,在不同属地层级实行资源梯度配置,地市级及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均优化布局,省级和国家级分区域、按需求重点布局。在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等具备一体化发展条件的地区,未来将探索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区域统筹设置医疗卫生机构。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实际上,上述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来源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记者从卫计委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处获悉,《规划》覆盖的时间跨度从2016年延续到2020年,发展思路应立足于,在宏观调控下,适度有序发展,重在调整结构,系统整合,促进均衡,最终达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目的。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还将优先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坚持中西医并重,鼓励发展远程医疗。
在此基础上,若想深入推动医院资源构建以及合理优化,身处医疗机构体系当中的医生,其改革亦不能忽略。日前,酝酿一年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刚经五部委联合发布。
上述卫计委相关人士透露,应该要健全医疗卫生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让医生的自由流动有强大的保证。
据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各地探索的形式有年薪制、薪酬总额控制、全员预算管理等。除了薪酬制度的探索,有关部委还在研究推行编制备案制度,即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此外,2016年公立医院院长、医生的评价也将发生变化。评价院长的最核心指标是看他对政府意志的实现程度,要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
细化来看,“一定要摈弃拿技术性工作来单独评价医生的标准。以前,一个医生从技术层面评价、从治愈医学层面评价、从生物医学层面评价,就是博导、就是好医生。以后,这个理念必须要深刻变革。”
2016年后,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院长要逐步推行聘用制、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