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8 09:30作者:王华老师
这一系列的迹象都显示未来官方在医药领域的价格改革或有大的动作。
医疗、医药价改革要打攻坚战
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价格改革就是难点和重点,尽管世易时移,当下的价格领域依然存在不少亟待改革的问题。不过,现在推进价格改革所需的条件更充分,国务院要推进价格改革的决心也更坚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方面,要想改革顺利推行,需要讲究时机和策略,让公众能够更好地接受。当前CPI、PPI数据持续走低,国际市场的输入性价格也在低位,正处于价格改革的窗口期。由于一些领域推行价格改革,较容易出现涨声一片,引发社会的不安。李克强特别强调,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就是涨价,而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推动价格改革的决心也前所未有,定要挖掘改革红利激活市场。正如李克强所言,价格改革难度很大,但它有利于长远,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要闯的一道‘坎’。他认为,价格改革不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就等于没抓住!这是一项啃硬骨头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
市场定价须有完善方案并做好配套
除了具备条件与决心,价格改革还需要完善的方案,必须充分评估改革的阻力,它来自于外部也来自于内部。毕竟长期以来,由于非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让部分群众形成了路径依赖,不容易接受新的方案。比如水电等领域的价格改革,在采取梯度水价、梯度电价这些方案后,部分群众可能会遇到用电成本增加,但它又明显促进家庭节约能源,让企业降低能耗、推动技术升级,长期利好中国经济社会。
还有一部分改革阻力来自于内部,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这类改革举措毕竟是动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奶酪。现实中,政府在定价上哪怕是一分一厘的调整,都可能在企业间造成数以亿计的利益变化,所以这些掌握定价权的部门也往往成为糖衣炮弹集中攻打的地带。也正是因为如此,价格改革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反腐的功能,通过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没了定价权,腐败也就无从附着其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恩国也以未来或有大动作的药品定价改革为例,向中新社记者分析了时机和配套手段的重要性。
他分析说,在没有全民保险的情况下,药品的需求端缺乏一个集体谈判平台和药品制造商进行博弈。单个病人对于药品制造商的抬价毫无抵抗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官方不对相对强势的药品制造商进行价格管控,就有可能导致药品价格的无约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