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7 20:27作者:才子老师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住房落后现状的严酷现实下,不少人对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持不乐观的态度。
评论员沈晓杰说,作为负责社会福利保障的民政部门,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再三要推出所谓的以房养老,最大的背景就是政府在养老保险上的投入严重不足,本质上就是想用老百姓的住房产权来弥补政府养老支出的不足。要真正解决普通百姓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和民政部门要做的,不是以房养老这类窥视老百姓荷包的馊主意,而是如何从根本上来提高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障上的投入。
网友小苹果则称:一套100万元的房产,如果办一个10年期的以房养老,你每月可以领取3700元左右的养老金;但如果办理10年期100万的按揭贷款去买房子,你的月供大约为11636.63元……
而不久前媒体报道的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后悔的消息,更给这一新生事物泼上一盆冷水:2016年10月,时年79岁的钟大爷与所在社区管理机构签署协议,规定由社区安排人员照顾他的衣食住行、看病就医。协议还规定,钟大爷去世后,房产将过户给社区。两年后钟大爷接受采访表示,自己的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他实际上没有用到社区的钱,甚至自己的钱都很难支取。
瓶颈三大障碍成拦路虎
国外推行以房养老,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相对于收入来说,他们的房价的水平并不高,一般家庭6年以内的全部收入,就可以买到一套一二百平方米装修好的现代住房;二是他们的人均住房水平都比较高,不少发达国家达到了人均六七十平方米以上。这些就使得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买得起、住得好房。父母把其住房以房养老后,一般也不会使子女住无所居。
据报道,在本次实施试点的4个城市中,上海有超九成的老人不愿以房养老,广州有八成老人表示此举不靠谱。
为什么国际通行的模式在中国不太受待见?某门户网站所做的一个专题给出了3个答案:观念难改、制度风险、政策走样。
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养儿防老天经地义,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想法根深蒂固。大部分中国老人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子孙,而不愿意交给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
我国现有房屋产权70年的规定是倒按揭的最大障碍,也是与国外政策环境最大的差异。金融机构承担着比较旧的房子到70年大限、获取的收益或许不足以支付养老金的风险。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变数也让各方顾虑重重。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宏观调控下房子蕴含的价值是个变量,起伏不定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