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4 16:00作者:王华老师
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xx镇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致力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一是做强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发展渡河、多云连片花卉苗木基地,着力打造芳香花木产业示范园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做好楠竹茶叶基地,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林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政策、项目、资金向山区倾斜,加快xx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三是做大高山蔬菜产业。以大坪、小坪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高山蔬菜,如雨花菜、土豆饼等,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园,辐射其他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积极培育农家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xx有优美的自然山水和生态环境,xx寺闻名中外,具有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的良好基础。重点在xx镇区、一天门、渡河、张思永、白羊、刘岳、向桥、中山、蔡田、小坪、木桥等村建成一批有特色的农家乐,培育发展以生态、文化禀赋为基础的现代旅游服务业,进一步完善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规划精品线路,推进精品区块建设,形成“以点带面、整体发展”的观光旅游发展格局。
三是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提供可持续发展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的科技、信息、人才等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举办各类讲座,组织农业专家到社区、自然村、田间地头办培训班,为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二是破解土地流转难瓶颈,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积极探索出一次性租赁,返租倒包,土地托管、实物分红,土地入股,人入社、地不入股,人入社、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关系,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抓好生态文化培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体。要严格按照政府主导、镇村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深入发动,切实炒热思想,广泛汇集民力,努力形成共识,大打一场生态文化培育的人民战争。
——活动先行,上下联动。共建美丽乡村,就要使群众形成思想共识。要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培养健康的思想情趣,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激发农民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的热情;办好“道德讲堂”,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评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的边人,讲述道德故事,倡树道德理念,弘扬道德精神,展示道德力量,引导人们明礼诚信、守德重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镇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礼让宽容、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送文化、送健康、送科技下乡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出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文明城镇必须多做文明事,养成文明习惯。当前,许多人对燃放烟花很反感,既脏乱了城镇,又产生噪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环境。镇党委、政府初步研究,建议在全镇禁止燃放烟花,此建议将提交镇人大代表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