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6 20:32作者:王新老师
创新师范教育模式
这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出台,为师范教育改革、创新师范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担负此重任的6所大学的校长纷纷强调,要通过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多阶段培养体系,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基础教育高端人才,造就未来教育家。面对教师教育的深刻变革,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院校实施“4+2”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就是这方面的范例。所谓“4+2”教育学硕士,即学生前4年在各自的院系学习不同专业的课程,以达到普通大学本科生的专业水准并获得学士学位。后2年在教育学院集中学习教育类课程并进行教育实践,学习期满,论文合格后可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这一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基础教育各阶段高素质、研究型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4+2”学士后的培养目标是骨干教师,现已有三届毕业生共150多人到教育第一线任教。北京师范大学规定,享受师范生奖学金的学生以两种方式履行就业约定:采取双向选择和统一调配的办法,到基础教育岗位服务期至少3年;毕业前获得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先到基础教育岗位服务3年后再入学就读。该校还制定了违约处理办法,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在部属院校进行师范教育试点只是发展师范教育的一个示范性方向,要大规模培养师资,将好的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还需要在综合性大学和一般性大学发展师范学院和师范教育专业。
配套政策提供保障
北师大校长钟秉林认为,国家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机制来调控教师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从根本上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择业方式的转变,师范生享受免费政策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为此,有关专家呼吁:必须进行细致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安排,以进一步推进整个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完善,从体制上打破传统的教师教育范式,实现高师院校的深层结构转型。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尤其是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对教师的学术性素养和职业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就学期间,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师范专业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毕业后,如果不愿意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或者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市场选择过程中,未能在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则需要退还已享受的资助。记者采访时,有关专家提出为鼓励师范生长期在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就业,建议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以推行教龄累进工资制度。其设置标准以教龄为依据,教龄越长,激励性工资部分的增长幅度越大。根据教育部规划,到2010年,全国小学和中学教师要分别达到大专和本科学历,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者达到10%,而2010年之前仅1%左右。这种符合国际潮流的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趋势,使得高层次教师的培养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因此,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不应局限于本科层次,还要覆盖到研究生层次,真正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人才,终身服务教育事业,而不仅仅是以3年基础教育岗位为服务目标。有识之士建议,应当为师范毕业生制订一个完整有序的继续教育计划,由中央财政配套专项基金支付在中西部就业的师范毕业生的继续教育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