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4 22:50作者:李天扬老师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农业企业担保平台和风险化解机制建设,为贫困户发展生产给予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加大对扶贫对象的贷款投放。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提供搬迁资金补助和相对集中安置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居住在生态保护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地方病多发区、高寒山区、岩溶干旱地区等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户易地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贫困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和指导,增强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扶贫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国家规定落实企业和个人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兴办企业、合作开发、建设生产基地、提供就业岗位、公益捐助等方式参与扶贫开发。
第二十八条对没有劳动能力、不能通过生产或者就业脱贫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贫困户,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予以保障。
第四章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扶贫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按照扶贫开发规划需要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教育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项目。
扶贫开发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纳入县级扶贫开发项目库。重大扶贫开发项目经省人民政府确定,纳入省扶贫开发项目库。
第三十条纳入县级扶贫开发项目库的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交本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和有关部门实施。
纳入省扶贫开发项目库的项目由省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和项目具体情况,分别交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市(州)、县级人民政府实施。
第三十一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项目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向项目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完毕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报请项目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标准组织验收。验收应当邀请扶贫对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