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9 04:21作者:李一老师
说到这儿我又要讲故事。不知道是否各位听说过“包虫病”?这是一种在我国部分高寒、干旱、少雨农牧区比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为患病感染率、致死率都比较高,所以被称作为“虫癌”。这种病也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一些家庭因为有人患了这种病而致贫、返贫。去年全国政协就包虫病防治组织委员到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四个省区进行调研。委员们深入到牧区,和牧民同吃同饮,到家里、到医院看望病人,当地的干部群众都十分感动。只有这种深入的调研,所以他们能摸到实实在在的情况。调研回来以后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卫计委、科技部已将包虫病防治列入国家重大计划,并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这说明,人民政协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大有可为。今年全国政协将组织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专题议政性常委会,重点就推进精准扶贫决策的贯彻落实、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等问题开展调研,为破解“瓶颈”,补齐短板,献计出力。
谈雾霾治理
问:雾霾治理何时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中国日报社记者: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空气质量好于往年,但很多人发现生活当中可能没有很明显的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尤其是北京,连续两次发布了空气重度污染的红色预警。请问发言人雾霾治理何时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答: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
发言人王国庆:确实,我们在座各位对雾霾天气都非常敏感。刚才你提到有统计数据,但是没有感受到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我想说统计数据确实告诉我们总体情况是在向好的方向变化。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增加了14天,重污染天数较上一年减少了1天。但是为什么大家感觉统计数据和我们的感受有反差?为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权威人士,他给我算了一下账我才明白,他告诉我去年前10个月情况不错,达标天数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1天。可是后两个月情况就糟糕了,后两个月同比减少了17天。一增一减全年就14天了。在年底北京两次启动红色预警,人们的感受可想而知了。在这儿我们还要非常客观的说,中国在治理雾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但是需要做的更多。
空气污染问题的本质我想是个发展问题,所以说铁腕治污,既要有火烧眉毛的紧迫感,更要有“积跬步,至千里”的理性和耐心。因为污染不是一天形成的,治理也不可能一下子见成效。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治理雾霾还是强调要在三个层面上共同发力:一是从政府层面,在政策导向上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转变发展方式;企业层面,在生产当中,要坚持文明、环境友好型生产,转变生产方式;公众层面,要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转变生活方式。相信经过全社会共同的不懈努力,“白天蓝天白云,夜晚繁星闪烁”的常态化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