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7 13:42作者:李天扬老师
近日,习近平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指示,指出纠正“四风”不
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文中提及了一些看似新表现的作风“老问题”,这些“老问题”往往是一些习惯成自然的“惯例”行为所导致的,当事人也许会觉得“这样问题不大”,但由小见大,这样的“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的工作作风问题,还会严重影响老百姓对于党员干部乃至于政党的评判。
文中所反映的一些“老调新谈”的问题,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性。领导“可视范围”高于群众满意度以及群众事难办,反映的是基层民生工作不积极,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重复开会和文件照抄,反映的是基层行政工作不效率,不把时间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办事互相推诿和说一套做一套,反映的是基层干部工作不担当,不把纠正作风问题视为重要工作……由此可知,在工作中,哪怕是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四风”问题就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为什么“四风”问题会如此容易滋生新表现?都是所谓的“惯例”原因在作怪。为了自己能够行方便,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作风问题视而不见并且不以为然,思想上不重视,这种对于工作作风的态度本身就需要纠正。而长此以往,甚至会认为这样的“习惯”对人对己都没有害处,这就是导致“四风”问题治标不治本,并且会以各种新的形态出现的根本原因。
“四风”问题的纠正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它可能具有根深蒂固的特性,最可怕的不是不承认错误,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错误本身。自身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能力……全都属于作风的范围,如果对于纠正“四风”抱有不正确的态度,那就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用比较通俗的说法,纠正“四风”可以算是一个在了解并且意识到存在“坏习惯”的前提之下思考如何去将其改正的过程,而不是继续“顺其自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是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的。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过去的五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五年。各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狠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驰而不息纠“四风”、改作风。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能深切的感受到,干部作风严实了,干群联系频繁了,政治生态清朗了,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增强了,百姓的满意感和获得感也显著增强了。然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为这些成果而“松气”,也未选择裹足不前,因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过去五年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获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取得,关键就在于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
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里,我们党凝聚了人心民意,厚植了执政根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始终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坚定不移打虎拍蝇,扎紧不能腐制度的牢笼,形成了党内的良好政治生态。可以自豪地说,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却从未有“歇歇脚”的思想,一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放松了,必会导致党的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无法起到治理“病源”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打通全面从严治党“严紧硬”的“最后一公里”。
各级党组织要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铁腕出击、重拳治理腐败现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出台各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党员干部按照“正衣冠、勤洗澡”的要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尊崇党章,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张张反腐败斗争的成绩单,证明了当前不敢腐的已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机制已逐步成形,不想腐的篱笆已逐渐织成。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然吹响,党员干部要学思践悟,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想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