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0 17:03作者:李天扬老师
郑德荣生前曾为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党红色理论家。工作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出版数十部学术著作和教材,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他治学严谨、学高德馨,他严以律己、品行高洁。其精神品质体现在“过”与“不过”上。
素质“过硬”,信念永远“不过时”。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永远不过时,终生需坚守。 这一点从郑德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郑德荣终生从事党史研究,越研究“越觉得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真理。”;越研究越“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越研究越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郑德荣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并积极捍卫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历史,不允许他人有任何曲解和玷污。这一切,集中体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坚信者、一名革命理想信念的永远坚守者。“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更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我们要学习郑德荣一生不变的革命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导群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治学“过真”,瑕疵永远“混不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严实是郑德荣严谨治学的鲜明特点和性格。因为认真严谨,郑德荣“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以至于有时学生在书店、图书馆找不到的资料,到老师家去找,十有八九可以找到,并且查找的资料大致在书架的哪个位置、哪本书籍中,甚至指出在书中的哪个部分;因为认真严谨,同样从事当时研究的孙子郑凯旋请其修改文章时,结果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数次修改后,仍不满意,就逐字逐句修改,边改边讲述相关党史内容。郑凯旋说,“学术上的任何瑕疵在爷爷那里都是混不过去的。” 郑德荣也常对学生说:“离开严谨求实,不能称其为科学。”我们要学习郑德荣这种过于“求真”、“较真”的治学态度,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仅要求过得去,还的要求过得好、过得硬,让认真求实成我们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谋事干事、创新创业的“习惯”和品质,让一切瑕疵都不能“蒙混过关”。
家庭“过严”,歪门永远“通不过”。家庭关系家教家风,家风关乎党风政风。对于领导干部家庭建设,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郑德荣对家庭建设同样严格以求。郑德荣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期间,他的大女儿在外县医院工作,想调到东北师大校医院,郑德荣没有同意。他的儿媳妇想从企业考入学校财务处做会计,也被他一口拒绝。他说:“我要是安排了这件事,今后怎么要求别人,我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儿坎。”过不了心中的“坎”体现了郑德荣的公道正直、治家严格的清风正气,折射出郑德荣的奉公守纪、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党员干部当学习郑德荣这种“歪门邪道”通不过的大德大义,“六亲不认”的处事原则,秉公用权、公正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