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3 15:12作者:三水老师
04
延安,注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地区,1935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遭遇挫折后,长途跋涉、万里长征,经过千难万苦转战陕北,在延安的黄土地上建立根据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
1969年,当时还是知识青年的习近平来到延安,40多年后,这位从黄土地走出来的知识青年成为带领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地,只有脚踩在土地上才是踏实的。土地赋予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物质,但也考验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决心和智慧。
在梁家河,习主席、知青们和当地农民一道肩挑手提,辛勤劳动建设家乡,甚至积劳成疾,可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和乡村面貌依然是艰难的。
完成工业化,用机器和设备代替人力,提高生产力,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始终坚持奋斗的目标。当曾经最先进的沼气池成为景点,我们已经拥有充沛的电能;当崎岖的山路和颠簸的卡车变成为记忆,我们已经拥有快捷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而前者,就是那一代人艰苦奋斗的档案和见证。
《梁家河》声情并茂的记录了新时代领导人的青葱岁月和成长历程,以及对这片土地、土地上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共产党人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初心不改,这应该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吧!
我们有幸成长在一个物质充沛的和平年代,只有铭记过去,常回顾先辈们走过的路,才能感悟到一切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肩负的使命、面临的挑战或许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紧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艘巨轮,默默前进
05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初闻这句话,心里有些疑惑,有些不解,它有怎样的魅力能让总书记给出如此高的评价,梁家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我终是明了。梁家河,一个载着习总书记启航的地方,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他在这里学会良多,不仅仅是他学习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是让他真的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地方。他受百姓馈赠,却又回馈百姓良多,建沼气,挖水井……不论去哪,他总是心头记挂着他身后的群众们。终于,在这里他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果然,梁家河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啊!
本书开始“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陕北高原是他的根,那里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管自己飞的多高,梁家河始终是他的根,他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这里的人以及这个地方所带给他的“学问”。